荆州日报
2024年03月04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用雷锋精神涵养“大美古城”

  □ 特约评论员 彭妤

  今年3月5日是第61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60多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华夏大地蓬勃开展、持续深入、蔚然成风。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文化之都、文明之城荆州,用几代人对雷锋精神的薪火传承,筑牢一份信仰、升华一种风尚、接续一缕文脉、涵养一方文化,“学雷锋”已然成为城市共同的一份情感、一种传统、一项使命。

  化风成雨,育魂于心;聚力凝神,成德于行。将“学雷锋”活动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示范区、建功先行区”的动能引擎,需要我们持续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在时代化表达的新语境中,以“精神之美”涵养“城市之美”。

  涵养“向下之美”。向下扎根、情系基层是“螺丝钉”精神的内核。“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要求我们以“螺丝钉”劲头持续完善深入基层访民意、解难题的体制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扎扎实实下沉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一下三民”的工作路径,要求我们以“螺丝钉”韧性投身改革一线、艰苦领域、边远地区、吃劲岗位,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共同缔造”的工作方法,要求我们以“螺丝钉”张力推动党员干部与基层百姓抱成一团、想到一处、干在一起。

  涵养“向上之美”。向上争先、敬业爱岗是“勤务员”精神的要义。实干家最美丽,奋进者竞风流。打好、打胜、打赢荆州工业突围战、招商阵地战、投资立体战、“双优化”攻坚战,要靠“争”的劲头、“抢”的状态、“拼”的干劲,更要靠有为、有数、有爱、有能、有招、有神、有责的“雷锋式”干部。

  涵养“向善之美”。向善而进、温暖民心是时代风尚的最美诠释。在传承雷锋精神中衍生的“人链”精神、“小城大爱”精神、“老姨妈”精神,以及“举牌爷爷”的动人故事、“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爱心接力、“好人开讲”栏目的火爆出圈……无一不丰富着荆州城市精神的感召力、影响力、牵引力。城市品格就是最佳名片,城市温度带来发展速度,塑造“好人之城”“向善之城”的荆州好口碑,有利于升腾“近悦远来”的发展大气场。

  涵养“向阳之美”。向阳而行、汇星成炬是文明新风的深情表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荆州行动”,要求我们全员合力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书写在民生大地,把“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一言一行融入到基层治理、城市愿景的生动实践中。

  古城三月尽飞花,雷锋精神代代传。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恒久长青。实践与实干也一定会告诉我们:“精神之美”涵养的“城市之美”、催生的“奋进之力”、撬动的“发展之进”,就是荆州深耕“精神家园”最丰硕的果实、最喜人的收成!

  相关报道见第2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