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3月0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为推动荆楚文化保护传承建新言立新功

——访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方北松

  □ 记者 万杨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方北松与本报记者连线时说。

  坚守文保事业35年,方北松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饱水简牍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法和十六醇填充脱水法,该技术帮助修护了全国80%以上的饱水简牍。今年,方北松把荆州的“楚简”和“彩绘神鸟漆豆”两件“国宝”文创带到全国两会,希望这些特色文创产品,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历史文化。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内多有重大发现,其中出土的简牍、纺织品、青铜器是楚文化的重要载体。仅荆州博物馆入藏文物即达20余万件(套)。”方北松由此提出“关于设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议,希望国家层面给予更大力度指导和支持,将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展示利用,打造我国文物安全与基层文物治理改革标杆、楚文化与大遗址考古协同研究高地、大遗址类型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样板和区域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典范。

  文物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撑。方北松建议,文物大省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加大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文保专业机构的支持,扎实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整体水平,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