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3月08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综合/健康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州实验小学加快推进协作型教联体建设

城乡学校携手缔造美好教育

  本报讯(通讯员赵爱华 周家贵)“在支教老师的带动下,学校老师的规范意识得到了增强;学生到实验小学城中校区参加活动,视野得到了开阔,我对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充满了信心……”3月6日,荆州实验小学与弥市镇三所协作型教联体开展新学期第一次研讨。谈及教联体带来的实惠,弥市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庆信心满满。

  2023年4月以来,荆州实验小学坚持共同缔造理念,在原有“一校五区”融合型教联体的基础上,推动与弥市镇弥市小学、邱市小学、里甲口新华希望小学等三所学校携手共建协作型教联体。

  弥市小学是弥市镇“龙头小学”,有学生700余人,教师近50人,多年来,办学特色始终不突出。“在实验小学的帮助下,经过多轮集中研讨,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理念越来越清晰,校园文化建设即将迈上新台阶。”弥市小学负责此项工作的副校长杜毕云说。

  相较于弥市小学,里甲口新华希望小学的困惑不止于此。除了没有校园文化理念,在校学生仅有80多人,且学校位置偏远,校园环境差。“成为荆州实验小学协作型分校区,在核心校的支援下,学校重修了院墙,建设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办公室安装了空调,新增全屋供暖取暖器……”环境改善,让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华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学校教联体打破校际壁垒,建立师资良性交流机制,放大优质资源辐射作用。以邱市小学为例,核心校派来2名支教教师,学校派出2名教师到核心校跟岗,推动两校抱团发展,齐头并进。核心校还开启送教绿色通道,每月派体育、音乐、美术各1名教师分别到协作型教联体分校区上课1次,第二月进行轮换。各校区教研组承办线上教联体教育研究活动12场,体音美教师9人赴协作学校送教,协助送教教师达9人次,近千名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校际间联系日趋主动、紧密。

  谈到下一步打算,荆州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唐军说,将在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能力提升、送教频次和范围、校区特色发展、数字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群众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