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3月25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8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以产业振兴解发展困局再现新厂强镇荣光

——访新厂镇党委书记付勇

  □ 特约记者 李杰 通讯员 陈东 方文颖

  对标石首市委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2024年新厂镇将突出产业振兴,破解发展困局,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镇的定位,担当善为,做好港口建材、“双水双绿”、绣林玉液等产业文章,再现强镇荣光。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对标市委“1+3”重点工作要求,举全镇之力,服务绣林玉液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把支持绣林玉液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成立了振兴绣林玉液专班。镇党委、政府将一以贯之,打造传统制酒企业与旅游结合的清香酒镇,按3A级工业旅游标准建设,确保万吨陶藏酒库项目落地投产;全力稳质量、扩销量,实现绣林玉液税收和产值质的飞跃,力争销售过亿元,税收达2000万元。

  围绕市委“港产城”总体规划,做好新厂港口文章。新厂与兄弟乡镇相比,独特的优势就是长江港口码头。目前,新厂港口码头瓶颈已经破除,重新获批了港口经营许可证,做大建材产业聚集区的道路宽广。由于省港务集团没有将新厂港口纳入集中建设范围,新厂港口只能由新厂镇来建设营运。2024年,新厂镇将投入500万元完善标准化码头建设,建好招商平台。同时,围绕建材产业链,将针对性引进干粉砂浆、保温材料、环保装饰材料等产业,提升建材的科技含量,真正形成新厂建材产业优势。

  高质量完成中心工作

  对标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担当善为,克难攻坚,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加强基层治理,以过硬干部队伍促高质量发展。坚持目标导向,通过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绩效管理“指挥棒”作用,明确分管工作不能进入中等水平以上层次的,不能评先评优,破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完善激励机制,加大镇村干部绩效工资档次,对于总体及重点工作考核优秀人员给予奖励。三是发挥镇村干部作用,守住信访维稳底线,维护风清政和的发展环境。

  加快乡村振兴,以农业现代化促高质量发展。

  筑牢乡村底色,打造美好环境。以全域拆危促进环境改善,全力争取流域治理生态项目资金500万元,在原砂石码头拆除点建设沿江公园;以共同缔造理念来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改善,做实村规民约,真评真比十星级文明户,让广大群众从被动做环境向主动创环境转变。

  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改革,稳妥推进“小田并大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积极探索承包经营权“确权不确地”改革,彻底打破征地拆迁及土地流转的瓶颈。2023年64户三峡移民回村要地,我们创造性以承包田确权但不确地方式,促成村集体以每亩500元流转费从移民户手中回购土地流转权,既解决了移民维权主张,得到了承包地及流转费,又保证了村级稳定及土地集中流转。

  全面促进产业富民。水田全力推广华农大“双水双绿”黑米稻、鸭、虾模式。2022年华农大实验种植了800亩,2023年带动农户种植了2000多亩,全部以保底2.6元/斤全部回收,农户每亩增收500元以上,2024年将示范推广10000亩,就地建设育秧工厂及加工车间,加快黑米就地加工转化,生产黑米粉、黑米浆、黑米酒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旱田在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发展蔬菜产业,做实育苗基地、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着力推动蔬菜产业链建设,新建冷链储存、分练打包、脱水加工车间,提高蔬菜产业抗风险能力。

  壮大工业经济,以工业现代化促高质量发展。

  优化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招商重要、稳商更重要,帮助落地的丰亿冠、鑫鑫建材等解决土地、资金困难,确保2024年稳产进规,帮助鑫飞达找到投资主体,扩产增效,打造食用油产业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新的增长级。针对石首1+2+1主导产业来招商,突出新厂农产品加工和建材产业的优势,补齐招强产业链。

  全力争资争项,围绕新厂民生短板来谋划,积极争取项目落地。2024年,全力争取食用油产业链及沿江生态修复资金1500万元;争取其它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