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3月29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4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鲦鱼

  □ 安 频

  一 日,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闲聊。庄子说:“鲦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这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会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惠子说:“我和你同为人类,对你的想法不一定猜得准;但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你回到之前的设定,你说:‘你又不是鱼,怎会知道鱼是快乐的’这句话,就说明你已经认可了我是知道鱼的快乐的,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就是站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或许鲦鱼永远不可能知道,它竟然引发了两位大思想家的一场哲学辩论。

  鲦鱼很早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还被先民编进诗里,最后被孔子选入《诗经》,享受千百年来的尊荣。献鱼祭祖,乃古之成例。《周颂·潜》说:“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它被画家作为画题是从五代开始的,宋徽宗下令编纂的《宣和画谱》里有它的身影。它出现在《红楼梦》里时,又换了一个诨名“杨叶窜儿”。大概是因为它体型修长扁窄、酷似杨树叶的缘故而得名吧。

  鲦鱼这个名字很古老、文雅,好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物种。其实它就是如今生活在江河湖海的刁子鱼,又叫白条。其长仅数寸、形狭而扁、形如柳叶。白鳞细密,用刀一刮就下来了。性好群游,只要听见一点声响,就立刻沉潜。唐宋以来,老百姓以之为原料做成鱼酱,香辣下饭,滋味绵长。据记载,朱元璋在南京,吃厌了那些山珍海味,经常跟马皇后说起老家的鲦鱼炖豆腐。马皇后为了满足他,派人去秦淮河捉了鲦鱼,亲自煎熟后端给他吃。他吃后说:“跟老家的一个味!”

  清代《直省志书》记载:丹徒县的鲦鱼,被土人叫做曰鯈鱼。还有一种赤尾者,名形质相类,肉质也很鲜嫩。乾隆年间的美食家袁枚是不会吃这样的怪鲦鱼的。他曾在《随园食单》中说,煎鲦鱼要有耐性。煎之前用盐腌、压扁,晾干水分后,入油锅中炸至两面金黄,然后加酒、油,用文火慢慢炖,最后收汤作卤,使作料之味全入鱼中。这样的做法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了鲦鱼的香味,吃起来很香甜。不过,“食鱼者首重在鲜”,最鲜美的还是刚钓上来的湿润鲦鱼。放久了的鲦鱼,煎熟后吃起来没有弹性了,像干柴。

  生活中的乐趣不一定是吃。郑板桥晚年回忆说,少时在真州的毛家桥附近读书,每天在竹中散步。水退去则湿泥软沙,水来了则“溶溶漾漾,水浅沙明”。特别是河水淹没了竹林的时候,数十条鲦鱼在竹根短草间游弋,仅仅是看看,就给他带来极大的快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