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4月12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8版:时事关注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让精耕细作迎接新技术革命

    4月11日,在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河集乡大杨庄村蒲公英种植基地,村民驾驶农机采收蒲公英。(新华社 发)

  4月11日是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闹春田”,正是春季农业生产大忙时节。各地各有关部门正在按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围绕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

  “精耕细作”凝练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农业典型特征,同“不违农时”“因时制宜”等中国智慧相结合,成为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发展的密钥之一。精耕细作农耕有传统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也要积极拥抱新技术革命,不断提高农业效率、节约水土资源,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助力和美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

  春耕从一粒种子开始,要以种子技术革命,推动良种下良田。往年一些小麦主产区遭遇雨涝灾害,小麦播期推迟,由于种植早发、快长、稳产、高产品种,单产总产仍创新高。我国种业振兴行动成效明显。据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公布数据,2023年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年申请量突破1.4万件,约占全球一半。良种是用来种的,要让农民主动寻求新品种、增加对新品种的信心,让科技种子变成亿万亩良田的丰稔。

  良种离不开良法,播种技术至关重要。农地常有“十里不同天”,各地要根据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确定播种时间,掌握播种深度,注意播种密度,数字化监测和人工智能管理都大有作为。

  一犁新雨后,农机处处忙。良机要主动拥抱信息技术革命。当前农业机械化进入智能化新阶段,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要加快与智能手机、电脑、智慧平台结合,依托卫星、物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通过提前编程、设定路线参数、无人化自动管控,实现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密度合理。从而大幅度提升种子出苗率与作物出产率、农业生产率,使古老的精耕细作技术进入数字化新时代。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