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一场大型赛事,往往都是一日比赛多日停留,赛事的成功举办提升了消费市场的热度。市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竞技体育科科长向晓云介绍,荆州将城市优势文旅资源与体育相结合,通过一场场有文化、有内容、有风景的羽毛球赛事,打造全民共享的文体旅盛宴,有效带动了荆州餐饮、宾馆住宿、市内交通、零售、旅游等相关业态的发展。经综合测算,2024李宁·谌龙羽毛球单打公开赛荆州站、中国·荆州2024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羽毛球邀请赛,为荆州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深厚基础
羽毛球成为荆州“金字招牌”
今年,李宁·谌龙羽毛球单打公开赛的首站是荆州。中国·荆州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羽毛球邀请赛第二年举办,且中国羽毛球协会与市文旅局签订了4年办赛协议。
系列羽毛球品牌赛事缘何“青睐”荆州?
“荆州是名副其实的‘羽球之乡’。”这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谌龙给出的答案。对他而言,荆州是家乡,更是他羽毛球运动的启蒙地,是“梦开始的地方”。
不仅仅是谌龙,荆州还为辜家明、吉新鹏、郭振东、龚伟杰、王祉怡“造梦”。如今,他们已成为荆州羽球项目的“金字招牌”,悉尼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双冠军、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尤伯杯羽毛球赛冠军、比利时国际青年赛男单冠军、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冠军……这些荆州籍运动员在羽坛获得的荣誉与头衔,足以让荆州羽毛球运动“笑傲江湖”。
截至目前,荆州籍运动员获得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同时还获得多项世界冠军、世青赛冠军、世界系列赛冠军。
远离聚光灯下的国际赛场,荆州羽毛球运动同样热烈、精彩。在荆州,只要有球拍、羽毛球,休闲广场、市民公园,哪怕是民居楼前的一块空地,都可以成为羽毛球运动的乐土。目前,荆州市注册中国羽毛球协会会员超3万人,排名全国前三。
羽毛球运动已成为荆州市民最爱的运动之一,场地建设也紧跟市民的运动需求。市文旅局因地制宜建设羽毛球场地设施,多种形式扩大羽毛球场地供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羽毛球场馆建设,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中小型羽毛球场馆;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探索利用闲置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构建丰富多样的羽毛球运动场地,形成社区全覆盖的“15分钟羽毛球活动圈”。
体教融合
为体育事业发展蓄势赋能
“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羽毛球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健康,希望发掘出更多专业选手,将来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国争光。”在中国·荆州2024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羽毛球邀请赛期间,世界冠军、国家青年羽毛球队主教练郭振东回到家乡,并走进沙市区红门路学校和荆州开发区第一小学,见证羽毛球运动在荆州青少年群体中蓬勃发展。
在2024李宁·谌龙羽毛球单打公开赛荆州站比赛现场,谌龙、王适娴夫妇一起和市体校的的小球员们展开了精彩的表演赛。孩子们展现出的极高的天赋和潜力,让夫妻俩看到了荆州羽毛球运动的新希望。
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后备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市文旅局投入专项资金,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一校一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先后有30所中心城区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被命名。该类学校每周开设一节羽毛球课,所有班级每学期完成不少于20节羽毛球课时。与此同时,市文旅局打造“未来杯”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事,并广泛开展班级之间、年级之间、校际之间羽毛球竞赛活动,建立荆州市羽毛球锦标赛、俱乐部联赛机制。
市体校是“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以该校为依托,荆州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羽毛球后备人才,向湖北省队输送的运动员排名全省第一。荆州市羽毛球项目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奥运周期突出贡献奖”,为全国羽毛球运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布局新业态,擦亮新名片。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建成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向晓云表示,目前,已在荆州大学城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内启动训练基地建设,待建成后,将积极向国家体育总局争取挂牌国家羽毛球队训练基地,并承办国家级、省级高水平赛事,进一步提升荆州知名度,助推荆州羽毛球项目再上新台阶,推动荆州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