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湖北宜昌市、荆州市,湖南岳阳市等地,走进化工厂,考察三峡大坝,调研长江生态保护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并于4月26日下午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殷殷嘱托,江河回响。6年来,宜昌、荆州、岳阳三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科学统筹发展与保护,“守护好一江碧水”。
2024年4月18日,宜昌市融媒体中心、荆州市融媒体中心、岳阳日报社联合启动“沿着足迹看变化·春天的回响”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这也是我市主流媒体在过去五年推出的“沿着足迹看变化·春风又绿荆江岸”全媒体直播活动基础上又一次创新之举。联合报道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回访总书记当年考察的地方及相关亲历者。今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3期特别报道,以全景式、多形态报道三地以高水平长江大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荆州
日照清波美荆江
四月春色入荆江,江水碧透波光滟。春夏之交,荆江两岸焕然新生。嫩绿的枝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江面上,货船、游轮往来穿梭。夜幕降临,灯光与月光的交织中,荆江风情带宛如一幅流动光影,展现着独特而迷人的风景。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时说:“荆州很美,看起来很漂亮。”在这里,总书记留下殷殷嘱托:“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长江的保护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的牵挂,更是荆州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荆州市地处长江中游,拥有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623公里优质岸线,占湖北省长江径流里程的45.6%,境内8个县(市、区)均依江而建,是名副其实的长江大保护主战场。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近年来,荆州市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接续开展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绘制流域综合治理底图,累计投入400多亿元实施生态修复和流域治理,长江生态实现转折性变化,书写了“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岸线修复荆江焕新
“从古商埠到近代的洋码头,再到如今热闹的文创园,漫步街头,楚地千年岁月在眼前流淌。”晚饭后,不少市民来到沙市洋码头散步,感叹 着洋
码头的美。这里,一座座百年老建筑临江而立,让历史与现代“美丽邂逅”,成为本地市民休闲散步的首选之地,也是外地游客打卡的“热点”。
殊不知,这里曾是长江边一块显眼的“伤疤”。经历过20世纪中期的辉煌和改革开放的浪潮,随着公路、铁路的快速发展,粗放型发展的沙市沿江码头逐渐没落,一些老牌企业接连破产关停,问题接踵而来:废弃厂房随处可见,历史建筑逐渐破败,污水直排长江,棚户区任意搭建……居民“临江而不见江”。
2016年,荆州全面打响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其中就包含沙市洋码头片区改造。改造启动后,将原先直排长江的管道全部封堵,再新建污水管网,完成雨污分流。随后,一方面拆迁棚户、工矿企业,另一方面对园区旧厂合成车间进行设计改造,建设江汉明珠工业成就展示馆。投资1800万元对洋码头文创园范围内的广场、烟囱、合成塔、历史建筑等节点进行夜景提升,让亮起来的洋码头成为长江沿岸的文旅“新名片”。
洋码头只是荆州长江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荆州认真念好“打、禁、查、造、赋、创、划、清、筑、嵌”十字诀,已清理、取缔非法码头340处,腾退长江岸线52千米。按应绿尽绿原则,将码头复绿与防护林建设、城市景观公园建设融合,完成造林绿化180余万亩,高标准复绿350处,栽种树木苗木30余万株,复绿面积超过105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全市共设立长江岸线管理员572人,督促岸线管理员严格落实“清四乱、治三非,查两废、管两禁,一保一防、两巡查”职责要求,确保每一寸岸线有人管、有人查。
“关改搬转”产业向绿
化工,是荆州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过去,长江荆州段沿线遍布各种化工企业,存在极大污染隐患。
201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治理开出治本良方,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破解“化工围江”,荆州“壮士断腕”——立规矩,划红线,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2023年11月,荆州76家沿江化工企业全部完成“关改搬转”。
“好的技术首先是绿色的,必定是有未来的。”2023年底,冠福股份董事长、能特科技党委书记陈烈权在“古城新智汇”企业家分享交流会荆州现代化工专场活动中分享企业发展经验时,发出由衷感慨:“在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指引下,企业绿色发展动力澎湃。”
2018年,能特科技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搬迁改造的化工企业。坚持绿色发展主旋律,公司定下打造荆州“搬大搬强搬精”样板的目标,投资12亿元,于2021年完成老厂区整体搬迁。在此过程中,公司充分利用多年来研发、掌握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吸引国际行业巨头荷兰帝斯曼来荆合作建厂,组建益曼特健康产业(荆州)有限公司;招来央企招商局集团旗下天津药研院“联姻”,注册成立天科(荆州)制药有限公司;与博尔德和中泰化工重组新建能泰科技,实现了从“一”到“四”的裂变。前不久,该公司还首次公开发布企业R-PET新项目——将各类有色垃圾中的PET分子回收,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化学式蝶变,市场前景无限。
青山绿水间,荆州现代化工产业正向着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加快迈进。
流域治理久久为功
水资源是荆州最大的优势,做好水文章是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
2023年3月24日,《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荆州在全省率先发布市级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水为媒、以水塑形、以水促产、以水安城、以水铸魂,以流域综合治理定空间规模与结构、定产业类型与布局、定城镇形态与功能、定文化本源与呈现、定交通组织方式、定资源要素质量、定生态环境容量,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主攻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江汉平原生态宜居城市”四大目标,推动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势见效。
春日阳光下,荆州市公安县崇湖波光粼粼,湖畔草木斑斓,芦苇摇曳,群鸟翔集。崇湖作为该县第一大湖,过去被大面积围湖养鱼,导致水域大幅缩减,水质迅速恶化。
在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之上,依托崇湖国际湿地品牌,曾荷渠、界河渠等上游小流域治理将融入“生态+”模式,与各村镇资源特色优势有机结合,打造精致文旅产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是底线,产业是关键。以水系为脉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及道路、村庄和城镇,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镇乡村系统治理。日前,荆州已启动包括公安崇湖在内的10个小流域综合试点治理工作。
看,碧水东流;听,大江拍岸。新时代的长江,新时代的荆州,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上,正奏响新的澎湃乐章。
宜昌
山水绕城入画来
人间四月,春和景明。
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左岸坝首绿地,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挥锹培土,亲手栽种的一棵珍稀楠木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6年来,这棵楠木已长到近十米高,见证了长江流经宜昌232公里岸线上久久为功的生态修复实践……
科技赋能库区“灰腰带”变“绿腰带”
4月中旬,在三峡大坝右岸库区消落带上,工人们正将一些大小不一的黑色石块装进土工袋,然后码放到岸坡上的生态框里。
正在现场忙碌的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设计分院院长蔡宜洲告诉记者,这些黑色石块并非普通石块,而是一种抗冲生态种植颗粒,能让石头缝里长出绿植来,是三峡大学与三峡集团共同研发的专利产品。
“这些黑色石块富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上面的蜂窝状孔洞可锁住营养和水分。”蔡宜洲说,植物种子撒进去后,可以很快发芽生长。再过10多天,耐水冲的狗牙根、黑麦草等挺水植物就长出来了。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三峡集团与三峡大学以科技赋能生态修复,携手研发出抗冲生态种植颗粒,目前正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不远的将来,库区消落带将逐渐由“灰腰带”变成生机盎然的“绿腰带”。
采访中记者看到,除了普通挺水植物,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等耐水淹的长江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经人工繁育后也成批移栽到了消落带。“不仅能固土护岸和绿化美化,还能一定程度上恢复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专业师黄桂云说。
在多年长江岸线生态治理中,宜昌市还参与制定了全国首部河湖水位变动区岸坡生态修复地方性标准。在葛洲坝上游的一处江心岛,按照新标准,使用新材料进行生态修复的岸坡上,已长出近50厘米高的植被。
提档升级五十里滨江绿廊美如画
“太美了,换个方位多照几张!”4月20日,宜昌市城区江女士带着家人来到位于长江猇亭段的灯塔广场,看到昔日脏乱的货场变成了风景宜人的“网红”打卡点,她兴奋地举起相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
作为长江宜昌段滨江生态修复的重要节点,灯塔广场总计修复长江岸线8公里,点亮了50里滨江岸线风光。
近年来,宜昌市牢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完成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后,持续实施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治理、滨江绿道建设和滨江公园贯通工程,一段段“复绿记”频频上演,一个个码头、厂区完成蝶变。绵延50里的城市滨江绿廊,成为靓丽的水岸风景线。
在延伸美丽岸线的同时,宜昌市不断缝合滨江生态断点,推进滨江公园提档升级。清除中层杂灌,打通观江视线,引自然山水入城,铺设游憩草坪,植入碗池泵道、江豚主题乐园、橘子元宇宙、宜红建筑、露天音乐草坪等新型业态场景,网红打卡点遍布全园。
随着江北城区岸线整治全面完成,江南长江岸线整治修复的大幕也徐徐展开。
记者在葛洲坝下游点军一侧看到,820米长的护岸已悄然换装,横竖交织的混凝土格梁,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护岸牢牢固定。该工程去年底已基本完工,经过一个春的孕育,护坡上已长出不少草芽,护岸已重现绿意。水位上涨后,将成为鱼类和两栖动物理想的栖息场所。
与护岸工程同时规划的,还有全长10.97公里的点军绿道。宜昌市城建项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点军绿道将把牛扎坪、葛洲坝和磨基山公园等节点串联,形成一条滨江文化景观带。
山如黛,水如墨,薄雾绕城郭,船在画中游……4月以来,宛若人间仙境的宜昌长江岸线,多次在网络上引发网友围观和点赞,不少“铁粉”留言:你可以永远相信
宜昌的山水!
全域推进小流域治理绘就幸福新图景
4月19日,点军区卷桥河湿地公园里,草长莺飞,鱼翔浅底。
这里是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规划项目用地,总面积约197.98公顷,其中新增绿地面积195公顷。试点通过种植香蒲、千屈菜、梭鱼草等亲水品种,利用水生植物培育微生物消解污染,已修复湿地面积155公顷,卷桥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已基本恢复。
随着长江干流岸线修复取得重大成果,宜昌市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向支流和小流域拓展和延伸。
2023年以来,宜昌市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除了卷桥河,柏临河、香溪河、玛瑙河、玉泉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全面推进,“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幸福新图景正顺着一条条河流,“点亮”城乡人民的幸福生活。
走进伍家岗区柏临河湿地公园,潺潺流水声如同天籁,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湿地中心广场上,幼儿跳蚤市场活动热闹非凡,孩子们的欢笑声萦绕在公园,和谐、美好、幸福的新图景早已跃然心中。
来到夷陵区玛瑙河段,只见挖掘机、运输车来回穿梭,河道清淤疏浚、河岸扩路筑堤正全面推进。现场负责人表示,将把玛瑙河流域建设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民富业强的综合治理、乡村振兴样本工程。
一江碧水向东流,不舍昼夜。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宜昌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久久为功,持续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让长江母亲河水更清、岸更绿、人民生活更美好!
岳阳
一江碧水两岸新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从湖北荆州石首港登岸,乘车进入湖南,首站,选在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
正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
岳阳,依江傍湖,拥有湖南境内全部163公里长江岸线和洞庭湖50%以上的水域面积,“守护好一江碧水”是责任使命,是时代担当。
6年来,岳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1376”总体思路,将“守护好一江碧水”作为根本遵循,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岳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描绘的美景,随着春风如期而至。
昔日砂石码头今天“江豚家园”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4月中旬,记者来到了华龙码头。绿草如茵、白浪滔滔、江豚逐浪、生机勃勃,这里早已有了新的名字——“江豚湾”。
“你看,江豚出水了!”在君山区长江管理站林阁老巡护监测点,56岁的监测员邓铁牛正通过高倍望远镜“捕捉”水面上江豚的一举一动。
“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江豚也更多了。”守护长江,邓铁牛感触颇深。他是土生土长的君山人,在长江边嬉戏长大,曾目睹华龙码头被混凝土企业占据,在机器轰鸣声中,绿地消失、砂砾成堆、噪音隆隆、尘土飞扬,江豚鱼禽不见踪影。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岳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精神,持续开展长江岸线专项整治。华龙码头被拆除,江滩复绿,生态步道等休闲设施修建,蝶变为江豚湾景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君山芦苇总场职工袁君辉回忆起华龙码头复绿工作,脸上写满了骄傲:“那时候,我们回填土方、种植草皮、撒播草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是匍匐在江岸边一寸一寸地复绿。”他说,正是有了大家的辛勤劳作,才有了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
“江豚对水质要求十分严苛。2018年前,这里江豚几乎绝迹。随着生态环境好转,江豚湾不时可见江豚踪影。”邓铁牛感慨。如今,江豚湾常驻着40头江豚,豚跃江面、嬉戏水中,成了吸引游客的一景。
华龙码头在江滩复绿及生态环境治理上的斐然成就,是岳阳从源头守护长江的一个示范性缩影。岳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打造“最美长江岸线”,以“岳阳之为”贡献“长江之治”。
2018年以来,岳阳取缔沿长江岸线39个非法码头,关停并转42个岸线码头,累计修复沿江环湖湿地生态近6万亩,长江163公里岸线复绿率及5个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到100%。
百年“晴雨表”守望江湖安澜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城陵矶水文站,亲历者陈建湘向总书记汇报了长江湖南段和洞庭湖流域水资源综合监测管理情况。
城陵矶水文站位于岳阳市七里山,地处洞庭湖汇入长江出口处。这座初设于1904年的水文站,不仅为长江防汛提供重要支撑,而且监测着洞庭湖的总出湖水量、沙量及出湖水质状况。
陈建湘清楚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听得很认真,其间还询问了清朝时建站的位置、历史极值出现的年份、1998年最高洪水位痕迹线和2017年洪水过境的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向随行人员仔细询问洞庭湖治理项目的资金有没有到位,老百姓有没有享受到实惠。总书记问得很细,我心头很暖,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洞庭湖和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关心。”陈建湘说。
6年后,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记者也来到了城陵矶水文站。大雨过后,眺望洞庭,水面烟波浩渺、岸上草甸青翠,风光旖旎,令人陶醉。
在城陵矶工作了30多年,陈建湘这位老水文人见证了这里的变化。他告诉记者,城陵矶附近水域过去有许多采砂运砂船只无序停靠,破坏了岸线环境。近年来,长江岳阳段排污口逐步整治,采砂船全部实行定点集中停靠,危险化学品码头、非法码头等被强制拆除。
“这里的水质越来越好,过去难得一见的锦鳞游泳、鱼跃洞庭等景象,如今在东洞庭湖经常可见。”陈建湘感慨万千,他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嘱托,长江和洞庭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今天的岳阳,长江岳阳段连续6年保持Ⅱ类水质,东洞庭湖总磷平均浓度同比改善10.4%,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2%以上,洞庭湖(含长江湖南段)水域监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近30种。越冬候鸟、野生麋鹿、长江江豚成为岳阳“最佳代言人”。
从生态治理之变,到自然共生之美,岳阳统筹保护与发展,在江湖碧水间绘就生态和谐新画卷。
宜昌、荆州、岳阳联合报道组: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春梅 韩婧雯 付蓓蓓协办单位:荆州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荆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思明 肖潇 张梦瑶
岳阳日报社记者 刘敏文 赵芸 李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