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洋
心情焦虑时,我会选一味香打个香篆,用香筷把炉里的底灰搅拌松散,白色的底灰就好像散落了一地的白雪。那样的随意却又那样的拘束,顺时针转两圈,逆时针再转两圈,随着搅拌的动作,原本还随意的白雪变得活跃起来,时而出现一个漩涡,时而又象一座火山。待到搅拌均匀时,慢慢沿着炉壁把底灰压下,就好像叠峦起伏的群山被一股无形力量压平而不能反抗。这一刻,心,平静了。
香不仅静心,还能寄予相思,记得姥姥家邻居是一对小夫妻,先生是海员,经常出海很少在家,留下妻子独自守候在家中。她家院子里种着一排葡萄藤,妻子时常会坐在藤下看书。当先生不在家时,她总会点一炉香望着海的方向,迎着微风,能闻到淡淡的檀木香。当先生归家时,在若隐若现的轻烟中,他们轻轻拥抱在一起,我看到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古代,篆香不只用来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馈赠亲友。苏轼对香道亦是情有独钟,他曾精心雕琢一批香篆,或是寓意吉祥的福字,或是代表高洁的梅花,每一个造型都很精细别致。苏轼将香篆赠予黄庭坚,只希望友人在忙碌之余,点燃一炷,便可沉浸于宁静与雅致之中,两人的友谊也在烟雾缭绕中愈发深厚.
李清照在想念赵明诚时,会点燃一炷香,挽起衣袖立于案边,执笔写着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在香气的陪伴下,她时常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有一次,在她手腕轻转、衣袖飘动时,不小心衣袖覆到篆香上,瞬间烧出一个洞。李清照看见心爱的衣袖遭受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心中很是懊恼,衣袖上难以修复的焦痕,如同她对夫君的惦念。于是,她再次点燃一炷香,让香气伴随着她的思念,缓缓飘向远方。
现代人也同样对香有深深的迷恋,如同在舞台上,杨丽萍在跳《雀之灵》时,仿佛一只优雅的孔雀在丛林中自由漫步,而每次上台前她都会点燃一支沉香,在清幽的香气中静坐片刻,平复她内心的焦虑。袅袅沉香让她的舞蹈更有灵性,伴着她跳出静谧的森林、绚烂的花朵和浪漫的孔雀,还有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香,不仅是燃烧的烟火,更是心灵的寄托。在香雾缭绕中,寻找内心的归宁,在袅袅烟雾中,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当所有焦虑与纷扰都消散在青烟中时,才能体会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