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4月26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8版:洪湖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洪湖早稻再生稻栽插按下“启动键”

    春耕生产。

  本报讯(长江云记者 陈劲松本报记者谢蒙)四月的湖北,天清气朗,气候温润,正是洪湖早稻、再生稻秧苗出棚入田栽插的黄金时期,洪湖市各乡镇全面开展早稻、再生稻备播和栽插作业,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春播生产田园景象。

  在峰口镇周湾村,丰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株株青翠欲滴的再生稻秧苗长势喜人。京城村种植户李乾武和几位乡亲正在相互配合搬运秧苗,李乾武说:“我种了30亩的水稻,再生稻有15亩,秧苗都是合作社帮我培育的。育秧大棚育出来的苗子,种子好,秧苗壮。今年能育出这样的秧苗,真不容易!”

  指着几个新建的育秧大棚,丰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典发说:“春节过后,市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就来到合作社,指导我们抗灾救灾,修复大棚。半个月时间,我们就新建了30多个育秧大棚,3月14日,我们就开始育秧了。”

  “集中育秧,我们做到早准备。”洪湖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向平向记者介绍,冰雪灾害之后,洪湖市农业农村局及时恢复重建集中育秧设施,全市近20个育秧市场主体在3月15日以前完成重建并投入使用,全市各地已重建和修复钢架大棚586个,新建智能连栋大棚2个。3月13日至25日,全市再生稻已全部播种到位。

  春耕生产是全年农业丰收的基础。连日来,沙口镇新场村的农户正如火如荼地开始春耕备播生产准备工作。为抢抓农时,农户们驾驶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在农田间来回穿梭,开垦出一道道整齐的沟壑,为再生稻春播做足了准备。

  春播不等人,农时贵如金。在曹市镇庙湾村的一片稻田里,记者看到一台装有北斗智能终端系统的插秧机来回穿梭,插秧机开过之处,一簇簇绿油油的秧苗被整齐均匀地插种在水稻田中,稻田瞬间焕然一新,如同披上了一袭“绿色的新装”。

  “以前我们是人工插秧,干活最利索的人一天也只能插个6、7分田。现在,一台智能插秧机个把小时就能插完5亩地。”种植户张成涛边搬秧苗边说,机插秧不仅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成本,再生稻的产量也是连年提高。

  “我们还在插秧机上装了一个侧深施肥的设备,在机插秧的同时,利用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给再生稻进行穴施和条施,施肥的部位精准,减少了肥料的挥发和流失。”洪湖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向平接过话题说道。

  “机械栽插,我们做到早行动。”王向平介绍,今年春耕备耕,洪湖市投入各类农机具近2万台套,其中智能农机占比25.6%。

  据了解,今年洪湖市早稻、再生稻种植面积将达到30万亩。“为了夺取夏粮丰收,再生稻栽插我们实行了‘六统一’:统一运

  用再生稻良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机械插秧;统一配方施肥,在机械插秧同时应用侧深施肥施用水稻配方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减损收割。4月底前可全部完成再生稻栽插。”洪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余祖国介绍。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