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5月0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共绘“千里江陵”新画卷

  (上接第1版)

  幸福生活,比不过“双向奔赴”的温暖。江小驿还将“党建引领”贯穿始终,组建了新就业群体党建服务联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党建指导、就业创业、劳动维权、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专业服务。

  共同缔造美好生活,每个人都是主角。近年来,江陵县深入推进共同缔造“5+1”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党建引领、“微网格”治理、“共同建社 合作富民”、多渠道联结群众、为民服务5项机制,打造了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基层治理等13个综合样板点,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基层强起来,青山“尽显楚韵”闯出致富新路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大家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轻伤不下火线……”九十高龄的老党员刘仁义,和大家忆起峥嵘岁月,心潮澎湃。

  台下,县委组织部、各乡镇(管理区)负责党建工作的同志、部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年轻干部,认真聆听老战士讲述红色故事。

  这是一场跨世纪的对话。在郝穴镇江城社区19号网格党支部开展的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上,一位九旬共产党员与一群“90后”基层工作者在深度思想碰撞中,接受信仰教育、党性洗礼。

  以党建凝心,以品牌铸魂。去年,江陵县坚持把党建品牌创建作为擦亮基层堡垒的“第一抓手”,不断挖掘全县党建品牌特色,深化党建品牌内涵,把党建资源转化为服务大局的不竭动力。

  深耕基层沃土,才能孕育党建品牌。曾几何时,江陵县资市镇青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是“穷窝子”“水袋子”,村级债务高达200余万元。为改变“囊中羞涩”局面,青山村抓住资市镇打造“文旅小镇”的契机,依托境内“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山遗址,通过三资清理和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实现了从负债到营收的“逆袭”。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480余户农户入股230余万元共建青山猎云居、楚王游猎场等楚文化综合体,成立楚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荆州周边旅游公司合作,探索楚文化沉浸式体验、研学等新业态,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带领村民发展共富产业,让青山村迎来新生。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0余万元,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嬗变。青山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并获评荆州市十佳美丽乡村。

  共建共治共享,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发展共富产业是关键。去年,全县95个村共领办种植优质粮50610亩,参与种植农户亩平增收200元左右,村平增收5万元,实现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联村发展”共富模式被《瞭望》、《湖北日报》报道。

  不止在农村,党建焕发新活力。在项目一线,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为高质量发展点燃“新引擎”。

  华鲁恒升项目临时党支部,全力当好项目建设保障员,为入驻员工提前完成社保、医保、公积金转接,并在江陵人才公寓、江陵一中老校区、江陵郡都争取到41套人才公寓和362套员工住房,解决员工后顾之忧。

  江恩新材料项目临时党支部,加强部门联动,从规划设计、审查到办理发放各类许可证仅用时24天,真正做到了将党建引领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驱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

  目前,江陵县建成重大工业项目临时党支部19个,树立“项目为王、进度为先、质量为重”的理念,做到有呼必应,全方位解决资金短缺、征地拆迁等问题130余个。

  千帆竞发必有领航。江陵县高擎起红色旗帜,各地大胆闯、积极试、拼命干,一个个有故事可讲、有典型可学、有现场可看的基层党建新品牌树了起来。

  头雁领航向,老书记再上战场解开千千结

  “做好农村工作的秘诀是什么?”

  “骑自行车!”在荆州市最美“荣誉书记”、最美“发展顾问”发布仪式上,江陵县马家寨乡金港村“荣誉书记”王友才回答道。

  王友才曾任江陵县马家寨乡金旗村党支部书记20余年,与乡亲们结下深厚情谊。一辆自行车,一个公文袋,是“老书记”王友才走家串户的标配。

  近年来,马家寨乡逐渐发展成为工业园区主战场,园区建设涉及拆迁村8个、征租地7000余亩,难度很大。人熟、地熟、情况熟的“老书记”王友才,主动申请到调解一线,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解决征地拆迁等难题,成了村里的“金牌和事佬”。

  为了更好发挥以王友才为代表的能人作用,2022年7月,马家寨乡率先在江陵县开展聘任“一书记、两顾问、三使者”试点工作,全乡18个村90余名能人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搭建了18个村级“5+X”人民调解会,在全乡推广“王友才工作法”,解决各类民生矛盾等事件190余起。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江陵县着力建设堪当重任的乡村干部队伍,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选优配强“头雁”队伍。健全县级备案管理和末位淘汰机制,优化调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5名。优化村(社区)副职干部管理,共调整“两委”副职131名。实施村(社区)“两委”干部学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整体队伍学历上升、年龄下降。

  ——深入开展“储雁”工程。创新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助理计划,实行员额和动态管理,从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人员中选拔培养后备干部。2023年以来,选育村级后备干部325名,招聘大学生村干部助理50名。

  ——组建村级发展顾问团。大力实施“一村一名荣誉书记、多名发展顾问”计划,全域组建125个村级发展顾问团,选聘125名“荣誉书记”、446名“发展顾问”,实施发展共谋、产业共富、公益共帮、文化共育“四大工程”,把发展顾问团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建设的发展优势。

  建强干部队伍,汇聚硬核力量。江陵县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建立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库,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措施》。去年,共选派152名干部参与中心工作,从一线干部中提拔重用24人、晋升职级83人。

  人才依产而聚、产业因才而兴。当前,江陵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浩吉铁路“十”字交叉口的地域优势,正加快挺起“工业脊梁”,华鲁恒升、金江新材料、华电等11个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期间,江陵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高层次人才33名,组建6支专业人才服务队,支持名师名医名家创办工作室10个。积极深化校企产学研用合作,2名高校教授担任“科技副总”;与武汉工程大学合作成立绿色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团,破解企业生产经营瓶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