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宗璇 刘洁 王克勤 赵保佳 特约记者 潘健兴 通讯员 罗艳
护理工作“润物细无声”,却是在一点点为患者健康“加分”。从出生时的新生儿护理到生病时的临床照护,从关注身心健康的细致照料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临终关怀,她们奔走在临床各个岗位——
她们是ICU里的“主力军”、是手术室里的得力助手、是患者身边胜似亲人的“天使”;她们的工作岗位不仅在临床,也参与管理、教学、科研……带着“白衣天
使”的光环,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她们托起无数家庭的希望。
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我们走近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荣获“荆州市优秀护理工作者”殊荣的护士们,寻找她们在平凡岗位上的奋斗足迹!
心中有责 肩有担当
34年前,她怀着懵懂憧憬,迈进了卫校的大门,从此和护理事业结下不解之缘。时光流逝,她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护理事业,献给了患者。
在黄发丽的护理生涯中,曾有过不少荣誉,也有过很多辛酸、汗水。她说,在护士这个行业里,和患者沟通的最好秘诀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与患者和谐相处,就是帮助他们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急患者之所急,才能获得患者的信赖和尊重。
有一次,黄发丽在病房发现一名肺结核咯血患者突然烦躁不安,急需坐起呼吸,喉内出现喘鸣声,面色转紫,精神极度紧张。她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该患者为大咯血窒息前兆。情急之下,呼救的同时,她马上将这名患者采取头低脚高的俯卧位拍背,徒手清除卡住呼吸道的血块。正因为处理得当及时,黄发丽成功挽救了该患者的生命。
护理工作34年,从初值晚班的紧张到面对生死急救的从容;从病房管理的历练,到课堂讲台的传承,执着的坚守,是黄发丽对护理事业最长情的告白。
视患如亲 尽心尽责
“我深深被任护士‘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高尚品德所感动。她真正做到了待患者如亲人,用细心呵护、精心照料,诠释了医护人员高尚的德操和风范。”患者感谢的这位护士正是任婕,荆州二医骨科二病区的一名护理骨干。
患者曹爷爷受药物和长期卧床影响,患上了便秘。几日未排便的老人腹胀难受,无奈只得按铃叫护士。任婕急忙报告给医生,用了开塞露,效果不明显,又进行了灌肠,效果也不好,大便卡在肛门。
老人患有多种老年病,如果再强行排便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我当时只想着要怎样快速帮助老人解决困难。”她二话不说,带上手套,直接用手抠,经过好一阵子忙活,卡在肛门上的粪石终于出来了,老人终于轻松了。“亲生儿女不过如此啊!”得知这一情况,患者家属被深深地感动了。
暖心行动胜过千言万语。
面对家属的不断感谢,任婕说,当时真没想这么多,看到老人这么痛苦就想让他减轻痛苦,换成任何护士也会这么做,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视病人如亲人。”是任婕从事护理工作17年来一贯的作风。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照顾病患,抚慰伤痛,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以身作则 执着坚守
34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护理岗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细心、耐心护理每一位患者……她就是荆州二医普外科、心胸外科护士长夏道娟。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夏道娟心中一直保持着这个信念。
2004年,夏道娟作为首批护理外出进修人员赴同济医院学习,取得胸外专科护士培训结业证书,并将上级医院良好的工作作风、精湛的护理技术带回了医院。
日常工作中,她善于发现,主动思考,积极参加临床、管理和查房等,并从护理的角度优化患者处理措施,推行快速康复措施。
2013年,夏道娟调任普外科护士长,对科室护理工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率先垂范,宽严相济,带领科室全体护理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护理工作。在强化科室管理的同时,从细节入手,注重挖掘护士潜能,让每个护士发挥自身长处,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做到了月有重点、周有安排,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用真诚、爱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护士。2014年,她所带领的普外科被评选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广大患者对该科室的护理服务水平予以高度赞誉。
不仅用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关爱守护着患者健康,夏道娟还努力把分分秒秒都投入到护理事业的发展中。如今,她仍坚守在临床一线,为使命前行,为生命护航。
呵护生命 昼夜不停
一提起廖敏,大家就会想到她那邻家小妹般的笑容。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和贴心的情感关怀。
对于ICU护士来说,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因为他们要洞察到每名患者每一个细微变化。“眼睛和耳朵最重要。有些患者的反应会很轻微,我们需要第一时间观察到,并告知医生及时进行下一步治疗。耳朵要用来听仪器,在数十种仪器中,能够准确分辨哪一个指标出现了问题……这些都需要丰富经验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廖敏说。
除了专业救治,廖敏笑称,ICU护士还承担着“保姆”“维修工”的角色。“患者都是无意识的,我们需要给他们翻身、按摩、倒引流、简单的身体清理。机器坏了,我们也要及时发现,能处理的就赶快自己解决问题。”
在令人紧张的ICU里,廖敏和她的同事们像一束束光,从清晨到黄昏再到黑夜,永不熄灭,奋力去唤醒那些近乎沉睡的生命。
10余年的坚守付出,廖敏渐渐成长为科室护理骨干,曾获得“我与医院共成长”演讲比赛一等奖、“核心制度知识竞赛”团队特等奖;多次荣获优秀护士、十佳护士称号。
疗愈疾病 温暖人心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由于病程长,有些患者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所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内分泌科护理中尤为重要。15年护理工作中,吕银鸽一直秉持初心,成为了糖友们眼中的“暖心天使”。
小林(化名)今年16岁,查出患上糖尿病后,父母离异远走,将她丢给奶奶抚养。奶奶年纪大,力不从心,一次生病,小林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臀部都溃烂了。
“来医院时,她的头发乱糟糟的,情绪也不好。”吕银鸽了解到小林的遭遇,十分同情,她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这个无助的孩子。吕银鸽给小林理了发,每天为小林清洗伤口,耐心地换药。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小林的伤口逐渐愈合。
除了身体上的照料,吕银鸽也十分关心小林的心理健康。她知道,这个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陪伴。于是,只要有空,吕银鸽就会陪小林聊天,鼓励她。“虽然没有父母的关爱,但吕护士像亲人一样,给了我温暖和希望。”在吕银鸽的陪伴下,小林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她开始主动与人交流,也爱笑了。
在吕银鸽的手机里,很多患者都与她有微信和电话往来。“有时候,病友会将病情进展拍照给我。”在她的精心陪伴及科普下,许多糖尿病患者拥有了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无影灯下 “幕后英雄”
在手术室里,除了聚精会神的医生,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士兵”,她们和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一起守护着患者的生命,但鲜有患者知晓她们的名字。
她们就是手术室护士。
在这个四方的手术室里,护士长周晓清已经度过了31年的护理生涯。作为手术室护士长,周晓清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一日清晨,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平静:“急诊科有一名被刀捅伤的病人,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现急送手术室!”
值班护士来不及细问,立即展开抢救程序:一人接病人,一人准备物品,同时电话通知护士长。
周晓清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抢救小组,调整手术间温度,仪器设备到位,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抢救车、各种消毒液、护理耗材……大到仪器小到缝针,一件都不能少!
快速输血输液、彻底清创止血……整个救治过程仅仅只用了10分钟。
“手术室的工作,就是要反应快、配合快,除了要有过硬的操作本领,还要有强大的身体素质。”对周晓清来说,加班加点是常事。每个手术室护士一天要跟多台手术。一台手术,平均操作时间为三四个小时,快的需要一个小时,慢则需要七八个小时。“我们是医务工作者,病人有需要,我们就在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