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晓旭 通讯员熊铭)5月6日,记者从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今年保护区第一批麋鹿宝宝已经出生,为这片自然生态宝地再添新生力量。
保护区内的湿地上,麋鹿三五成群悠闲地散步觅食;刚出生的小麋鹿小心翼翼地跟在母鹿身后,十分活泼。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程师杨涛介绍,麋鹿一般出生在3月至5月。今年产仔高峰期比往年推迟了10天左右,他已陆续观察到十余头刚出生的小麋鹿,“根据往年数据推测,预计今年将诞生500头小鹿。届时,石首麋鹿保护区内麋鹿种群数量将达到2500头。”
为有效保护麋鹿健康成长,该保护区信息指挥中心建立集资源管理、安防监控、巡护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监管体系,实时掌握麋鹿及生存环境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加强对采集数据的应用分析,有效提升了保护区的标准化、高效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时,该中心还具备对本底资源、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麋鹿生长生活情况、生态环境因子的数据积累能力,为麋鹿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
近年来,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契机,围绕“保护麋鹿种群及其栖息的淡水沼泽生态系统”这一核心任务,加强科研监测,开展科普教育,推进共建共管,取得良好成效。
随着麋鹿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也越来越高。据统计,该保护区内现有高等植物321种、脊椎动物33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