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万杨 卢艳 通讯员 黄莹 丁索
立夏过后,“夏日经济”持续升温,小龙虾进入产销旺季。在监利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连片稻虾田喜获丰收,村民们起笼收虾,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养殖的小龙虾,个大鲜活、壳薄肉嫩,虾钳里肉质饱满,不管是清蒸还是油焖都好吃。”湖北省劳动模范、监利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永智说,好水出好虾,通过虾稻田栽种水草,小龙虾的品质和产量显著提升,从开始打捞起,合作社每天的龙虾都被抢购一空。
在监利市红城乡合兴村,杨永智是村民公认的“田博士”、土专家。每到春耕时节,杨永智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乡亲们遇到耕种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2008年,在武汉做粮油生意的杨永智,看好新型农业发展前景,返乡经营农资店,并流转土地种植蔬菜和水稻。为学会科学种田,杨永智自费到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请教专家,向农业部门农艺师学技术。经过几年摸索,他掌握了从育种、壮秧、分蘖、除草、防虫等各个环节的植保技术规范。2013年,杨永智成立监利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把种植、服务目标定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上,着力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及新型种养殖技术。
“一开始,合作社进行水稻育秧。但在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单一水稻种植模式已不能满足社员增收需求,生产模式需要创新。”杨永智说。2015年,他通过考察和试验改良,带领合作社社员发展双水双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采用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利用稻虾综合种养互利共生的特性,建立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如今,杨永智已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生态种养体系。他推广的“稻-虾-菜”“养一种二收三”互利复合生态种养模式,在不用渔药、农药的同时,实现精准施肥、精准投放饵料,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将生态环境的“绿动能”转换成农民兜里的“金动能”。
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23年,合作社带动村集体增收35万元,带动1万余亩稻虾田绿色高质量发展,300余农户每亩增收1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