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游客在湖南博物院选购文创产品。(新华社 发)
仿若打开一扇“时光之门”,穿越两千余年——
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再现西汉初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热烈浪漫的想象、对宇宙和生命的认识……
这是湖南博物院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
2024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一代代文博人接力探寻、勤耕不辍,让中华瑰宝传扬,让民族自信激昂。
汉风重现举世轰动
半个世纪前,湖南长沙东郊五里牌外,有两座高大、马鞍状的相连土包,当地人称“马王堆”。
1972年1月16日,一场重大考古发掘在此启动。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墓葬重见天日:
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灿若云霞的绣品;500多件精美漆木器,漆鼎中仍残盛鲫鱼藕片芹菜羹;奇异诡谲的神秘帛画;包含失传文献的十三万多字帛书、简牍;木俑、陶器等各类日常用品……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长眠地下两千多年的一号墓女主人辛追出土时,皮下软组织柔软有弹性,四肢可自由弯曲伸展,睫毛、脚趾指纹、耳内耳膜都完好可见。
1972年7月30日,新华社率先向全世界公布马王堆一号墓发掘情况,举世轰动,1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竞相转载、报道。
1974年1月,马王堆三座墓葬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套)。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保存之完好、器物之多样、制作之精致、内涵之丰富前所未有,至今仍是衡量汉初社会发展的实物标杆。”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说。
“汉代人也爱吃腊鱼腊肉和烧烤!”“辛追夫人有这么多化妆品,她也爱美呢!”……马王堆,一部活生生的中国西汉时期百科全书。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马王堆导引术”养生功法为体育必修课。这套功法改编自马王堆出土的现存最古老气功图谱《导引图》。
出土文物中,古今呼应的人文“密码”让人共情。“漆器上的‘君幸食’‘君幸酒’等字样,就是‘请您吃好喝好’的意思,这是两千年前的人
间烟火。”湖南博物院馆员李明洁说。
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将上古传说中的众多祥瑞元素,与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画面展现于丝帛之上。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主任汪悦进评价道,马王堆T形帛画布景壮丽、想象奇特,其精巧严密的设计思路和浪漫宏大的时空想象,在全人类艺术遗存中独树一帜。
岁月绵长汉“梦”日新
50多年前,马王堆一号墓发掘时,正值湖南阴冷多雨的冬日。考古工作人员和长沙多所学校的学生们一起奋战,身上沾满泥水与汗水……亲历者回忆。
喻燕姣说,周恩来总理对马王堆发掘等相关工作作出批示,相关部门调集了当时中国考古学、历史学、植物学、动物学、医学、文物保护等众多学科的顶级学者参与发掘和研究。
一代代文博工作者日复一日付出,让一件件稀世奇珍再现神奇。
50年来,湖南博物院已构建起一套古尸保存环境模拟体系,通过使用制冷系统、液体浸泡、层流空气净化系统等方式,防止“辛追夫人”腐烂、发霉和变色。
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刘亮介绍,目前古尸皮肤弹性仍然存在,其蛋白质降解和骨组织脱钙现象均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
进入新时期,文化创意、数字技
术的助力,让马王堆实现“穿越”千年、古今相映——
“天宫美景万般好,全赖人间有忠良”……湖南博物院与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携手打造的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一念·辛追梦》,让观众品味2000多年前的亲情、爱情、家国情。
湖南博物院还通过AI等技术打造了辛追数字形象,让沉睡多年的辛追夫人,以鲜活姿态重现于世,未来“她”还可以与人们对话、讲述西汉历史。
据了解,“数字汉生活”将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文物资源库、艺术家素材库和交互沉浸式线上展厅等。建成后,人们参观完马王堆出土文物,还能在“数字汉生活”线下空间听一曲汉乐府民歌,穿汉服梦回汉朝,品一份汉代“分餐制”美食,捎一件充满西汉元素的伴手礼,完成一场“汉生活”主题的博物馆奇妙之旅……
交流互鉴美美与共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发掘报告正式出版、女尸解剖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资料、漆器脱水研究获新突破、发现最早织入纺织品的吉祥语文字……马王堆出土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成果迭出,不断走向深入。
“马王堆让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汉代文化,向世界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湖南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王卉说,“虽然完成考古发掘已经50年,但还有太多奥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自信日益彰显。马王堆研究迎来“黄金时代”。
记者了解到,湖南博物院与中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合作,围绕古尸、简帛文献、漆器、纺织品等马王堆出土文物进行研究,取得多个突破性进展——首次将马王堆汉墓简帛文献集中整理出版,首次对马王堆汉墓漆木器进行科学整理和综合研究……
2022年,湖南博物院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成立,成为湖南省文博行业第一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记者了解,对马王堆的研究超越了国界。在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有一个马王堆汉代文化艺术研究组。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从事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研究工作的有近3000人。
“在全球视野中,马王堆文化遗产是一座巅峰,不仅增强了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理解,也促进了东西方在考古、艺术研究方面的交流。”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主任汪悦进说。
意大利策展人芭芭拉说:“我们相距遥远,文化是帮助我们了解彼此的最好方式。”
斗转星移,山河为证——
两千年前的文化奥秘,蕴藏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卓越智慧,对马王堆汉墓高质量的发掘,彰显了一个文明古国赓续文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与自信。
(据新华社长沙5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