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5月18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点“石”成金 产业焕新

——探寻荆州石油石化装备产业“拔节生长”的奥秘

  □ 记者 琳玲 王章青 通讯员 蔡繁 陶野 肖敏

  荆州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

  成绩单

  建成全国石油石化装备智造最全产业链条,涵盖从上游到终端、井上到井下、陆上到海上、生产到服务

  列入全市重点打造的1 1条产业链

  2023年,实现产值214亿元,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

  荆州石油石化装备产业链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

  新企业19家、“瞪羚”企业7家

  风起云天,潮涌荆江。

  50年披荆斩棘,50年砥砺前行,50年硕果累累。眼下的荆州,已经建成全国石油石化装备智造最全产业链条,开启石油石化装备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创业征程,奋力谱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石油石化装备产业链共有企业160家,其中规上企业107家;2023年,实现产值214亿元,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扛牢锻造“大国重器”的荆州责任,积极贡献荆州力量。

  向“谋”发力下好发展“先手棋”

  翻开荆州产业发展史,荆州石油石化装备产业优势有迹可循。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原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以下简称荆州四机公司)在“五七”会战的浪潮中,从西北大漠一路南迁,最终落子荆州;石油部在荆设立“江汉机械研究所”,成为原石油部和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最早的直属科研院所之一……大批项目和研究所的建成落户,成为引燃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的“星火”。

  历经半世纪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荆州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已经列入全市重点打造的11条产业链之一,形成从上游到终端、井上到井下、陆上到海上、生产到服务的全产业链条,产业链上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瞪羚”企业7家。

  这背后,离不开顶层设计的谋篇布局。对标2024年链长制工作计划,荆州以勾勒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五图作业”为路径,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结合荆州石油装备产业链分布现状,发布《荆州市科技创新智库课题——荆州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打造石油石化装备全产业链制造服务体系。

  产业发展,既要提前优化布局,也要增强发展后劲。荆州聚焦石油装备产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不断提振产业发展信心。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对全市98家石油石化装备重点企业开展“问计、问需、问路”遍访调研活动,通过“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谈,摸清企业发展、项目建设难点、痛点和堵点,帮助企业实施技改项目36项,实施金额达18.94亿元,向上争取石油石化装备专项资金1145万元,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向“高”攀登筑牢产业“硬支撑”

  从茫茫戈壁滩的万里油田到湛蓝深海处的钻井平台,在国内外众多使用的石油装备中,不乏“荆州智造”的身影。

  日前,国内首艘大型压裂船开工建造,荆州四机公司打造的“智能化全电驱船载压裂作业系统”为该船的建造提供重要技术装备保障。

  “坚持创新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荆州四机公司固压产品研究所所长肖勇介绍,参与“大国重器”建造的背后得益于企业在智能化发展上的高瞻远瞩,在历经7个月的倾力研发,推倒重来1000多套图纸的匠心打造下,最终研制出用于压裂船建造的“智能化全电驱船载压裂作业系统”,标志着国内钻采装备“油改电”成果首次运用到海上作业。(下转第2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