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5月18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火起来”

荆州博物馆变身学生“第二课堂”

  □ 记者 伍丹

  绘制“狩猎宴乐图”、捏制一件青铜器、奏响悠扬“编钟”……每逢节假日、传统节气,在荆州博物馆展厅里、各学校教室里,时常能看到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玩”得不亦乐乎。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近年来,荆州博物馆充分发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将文博资源转化为多元教材,创新社会教育形式,通过推出“荆楚瑰宝趣味讲堂”研学课程、“相约楚风”少儿楚文化体验班、“荆博文物我来讲”讲解大赛等活动,以“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推动博物馆成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走出去——打造流动的历史文化课堂

  “小朋友们,请仔细听听这是什么歌曲?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是“茉莉花”! 用编钟演奏的……”5月13日上午,在荆州市实验幼儿园的教室里,一堂特殊的历史文化课“荆楚瑰宝趣味讲堂”正在上演。授课的不是历史老师,而是荆州博物馆的讲解员。

  课堂上,讲解员姚国萱以“雄奇瑰丽的青铜文化”为主题,通过图片、视频介绍了荆州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让小朋友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不同类别青铜器的用途。讲解员将编钟文物复制件带到课堂,小朋友们敲着编钟,亲身体验古代乐器发出的音韵之美,并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眼中尽是对历史文物的好奇与向往。

  这样的课程,荆州博物馆不是第一次组织。

  荆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9.2万余件。为了让文物“开口说话”,让历史生动再现,2016年,荆州博物馆将文博资源转化为多元教材,研发了“荆楚瑰宝趣味讲堂”研学课程,围绕荆楚地区的玉文化、青铜文化、楚国漆器、战国丝绸等方面,打造“谦谦君子 比德与玉”“一件精美的青铜酒器——虎尊”“荆州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古代音乐之首——编钟”“楚国科技与军事”“从青铜席镇说开去——中国古代的席地而坐”等数百个各具特色的内容,通过动画短片、成语故事、手工体验、情景演绎、模拟场景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们感受荆楚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是文化殿堂,也是新型课堂。”荆州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陈冬冬介绍,“荆楚瑰宝趣味讲堂”研学课程已经成功举办千余场次,吸引了数万人参与,该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其中“荆楚文物里的人与自然”课程入选2024年湖北省文博系统十佳研学案例。今后,荆州博物馆将继续让“流动的历史课堂”进学校、进基层、进社区,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灿烂的荆楚文化,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引进来——让“展厅”变“教室”

  博物馆是大家身边的“诗与远方”。史前巧夺天工的各种玉器,成色如新的4代越王剑,迄今我国保存最好、品种最全、织绣工艺最精湛、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丝绸宝库”的马山战国丝织品,填补史书记载空白,被誉为地下书库的楚汉简牍……荆州博物馆浩瀚馆藏,贯通古今,观者身处其间便有穿越时空、文化浸染之感。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何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这所“大学”,让“到博物馆去”成为大众选择? 荆州博物馆不断丰富展陈内容的同时创新社教活动。

  去年暑期,“荆州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选拔活动”暨第二届“荆博文物我来讲”讲解大赛举行,活动受到学生群体的参与、关注,一时间也掀起了博物馆旅游热潮。为了积极备赛,不少学生来到荆州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讲解员也将“展厅”变“教室”,带领学生学习文物知识,为他们作讲解示范,帮助大家更好进入“小讲解员”角色,成为荆楚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截至目前,荆州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团队人数达千余人次。

  “尝试将文物的深度、历史的厚度,转化为青少年群体日常生活的连接度。”基于此原则,荆州博物馆创新开设“相约楚风”少儿楚文化体验班。博物馆一改“严肃”的形象,以亲民化路线快速“破圈”,通过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方式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孩子们亲身参与陶笛、编钟演奏,近距离感受两千多年前的金石之声;尝试古法制冰、制作文物糖果,让大家走出课本,在学与做中感受荆楚文化的厚重。

  此外,荆州博物馆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系列讲座、交流活动,为公众提供重要文化产品。近年来,荆州博物馆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长江大学开展馆校交流活动,以“荆州博物馆文物里的‘凤’”“虎座凤鸟悬鼓中的‘神兽’”等主题开展荆楚文化讲座,并通过抖音平台直播,扩大文化影响力。

  一件文物,一辑历史。陈冬冬表示,今后,荆州博物馆宣教部将进一步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与传播,持续拓展社会教育职能,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更多的宣教品牌项目,寓教于乐,让博物馆真正起到“第二课堂”的作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