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5月23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大学生生态环保志愿者探秘中华鲟保育基地

亲密接触“水中国宝”

  本报讯(记者刘思楫 柯以鹏 肖琦通讯员周丛刚 兰斌)为增强社会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感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5月22日,市生态环境局携手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开设生态环保实践课,组织40余名大学生生态环保志愿者走进荆州太湖中华鲟保育基地,走近我国珍稀濒危鱼类人工保育工作,开启学习之旅。

  走进保育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行白底蓝字的醒目标语“关爱国宝中华鲟 保护长江母亲河”。宽敞的中华鲟保育车间内,有序排列着数十个圆形的孵化育苗池,每个池子里都装有增氧设备,源源不断地输入氧气,让池子里的中华鲟幼苗撒欢儿成长。

  近距离观看有着“水中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鲟,同学们兴奋不已。他们一边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拿出手机拍下中华鲟“宝宝”的萌态。

  4层“长江楼”四周,是一个多功能养殖环道,具备水温和水流调节功能,被称为“长江巡游池”,用于中华鲟生态调控养殖。拾阶而下,来到参观区域,墙壁上绘制着形态各异的中华鲟图像,区域正中是一个大型玻璃幕墙。“哇,好大的中华鲟!”隔着玻璃幕墙,几条体型硕大的中华鲟赫然出现,在水中自在游弋。同学们顿时围了上来,仔细打量……

  如此“沉浸式”体验,让同学们感到不虚此行。大家纷纷表示,要保护江豚、中华鲟、麋鹿等珍稀动植物,为我们的家园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