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报融媒
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古就是通往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如今的凉山,已然迈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推进“三大强州战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加快建设更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面推进工业强州战略 推动“2+5”工业支柱产业向高端化延伸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2023年,凉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工业总产值达1329.9亿元,居四川省第3位。工业经济,成为凉山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时间回到去年6月,凉山州委九届七次全会谋势而定,部署全面推进“工业强州战略”:要持续擦亮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金字招牌”,做强清洁能源、钒钛稀土两大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先进材料、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五个百亿级特色产业,走出绿色低碳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由此,“2+5”的现代工业体系构建方案徐徐展开。
——以攀钢西昌钢钒等为龙头,发展汽车家电用钢、能源石化用钢、氧化钒系列产品、钒氮合金、硫酸钛白、钛金属板材等系列产品,一个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集群已经成形。
——以中稀(凉山)稀土有限公司为牵引,稀土产业向下游延伸,永磁材料、合金材料、镍氢电池、抛光材料构成稀土新材料产业链的一个个节点。
——以会理有色产业园区为核心,有色金属从矿产初级产品发展至金属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
——“凉山造”风电装备从无到有,成为目前西南片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制造基地,凉山装备制造产业茁壮成长。
——以好医生等重点企业为中心,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产品,生物医药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精深加工业发展壮大。
——以宁南南丝路集团为龙头,依托中国优质茧丝第一县资源,依托西昌市农业高科技产业园区等系列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集中区,建成了一个个天然绿色生物农产品加工业,把更多的绿色产品带给消费者。
工业园区,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以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为“火车头”带动,凉山州工业园区蓄势聚力,按照“责任制+清单制”的工作模式,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跑出了“加速度”。
发展工业,还少不了科技创新。2023年,凉山州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2项,累计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8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0户、增长69.7%、增速居四川省第1位;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倍增,达4043万元。
全面推进农业强州战略 加快构建“6+8”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18亿元、增长4.3%,增速居四川省第2位。从安宁河平原到二半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喜悦洋溢在凉山大地上。
去年,凉山州立足实际,通过优势分析、短板查找和潜力挖掘,因地制宜提出了“农业强州战略”,奋力打造“6+8”产业集群,建设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
其中,粮油、生猪、草食畜、水果、烤烟、蔬菜这6个产业瞄准的目标是“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林果、蚕桑、马铃薯、花椒、家禽、种业、中药材、花卉8个产业则是建成“十亿级以上产业集群”。
围绕这一目标,凉山共谋划2023至2026年农业强州项目770个、计划总投资932.11亿元。其中,招商引资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127.93亿元。今年来,锁定2024年农业强州项目301个,其中续建63个,新开工238个,计划总投资213.7亿元。
为了科学、高效推动“农业强州战略”落地落实,凉山州委、州政府还整合农业农村、林草、烟草、农科院、林草院等力量,组成了14个产业推进组。
围绕“任务是什么”“短板怎么补”“销量怎么提”“利益联结机制怎么完善”等问题,14个产业推进组出台了一批具有针对性的硬措施。
农业产业招商引资也成效显著——
去年,在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共推出30个精品项目、总投资313.98亿元,成功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67.67亿元;在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招商推介暨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上,布拖县科技协会与ABS公司签订了优质肉牛种牛基地建设项目,第一期工程投资金额500万元;在2023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上,全州11个脱贫县21家企业负责人组织了50家单位的400余个产品参加,实现订单50万元,达成意向采购3000万元。今年,新谋划农业招商项目24个,储备项目合计达54个、计划总投资380亿元。
农业产业招商引资热辣滚烫,凉山大地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全面推进文旅强州战略 持续擦亮文旅特色品牌
随着文旅强州战略集结号的吹响,凉山州多点发力、多措并举,持续擦亮“夏季清凉·凉山真凉”和“冬季暖阳·凉山不凉”的文旅特色品牌,朝着建设四川文艺副中心、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大步进发。
2023年,凉山文旅活动“此起彼伏”,市场人气激增,着实让凉山又“火热”了起来。
去年初,建昌古城和唐园盛大开街,立刻成为整个春节期间省内游客接待量最高的网红打卡点之一;“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暨夏季清凉凉山游”系列活动吸引游客1028.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12亿元;金秋时节,第七届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赛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昌邛海17度”鸣枪开跑;2023“冬季暖阳凉山游”系列活动拉开序幕,大凉山戏剧节、首届民族音乐周精彩纷呈;今年2月至3月,首届大凉山烧烤节“接踵而至”,拉动消费超3亿元。
发展文旅产业,项目是关键之一。2023年,凉山启动泸沽湖、会理古城景区提档升级等一批项目,推动西昌历史文化名城有机更新等48个文旅重点项目实施;完成普格县螺髻山农旅结合产业园区等18个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旅游设施补短行动,新增民宿酒店床位500间,完成投资71.3亿元,同比增长137.12%。按照七大主题、十大场景形成“7+10”的文旅产品招商体系,实施火把节期间文化旅游招商引资、东西部协作招商等活动,文旅产业呈现良好态势。
在景区创建方面,截至2023年,全州有A级景区76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7个、3A级景区56个、2A级景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个。
去年,凉山全年接待游客超4900万人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今年春节期间,凉山州17个县(市)共接待游客531.86万人次,同比增长76.74%,旅游总收入44.73亿元,同比增长86.8%。大凉山的文旅产业翻开了强势崛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