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曹歌
近日,省市主流媒体纷纷聚焦荆州低空经济。这一新兴经济形态,正以惊人速度重塑传统产业风貌,为市民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便利。作为新质生产力典范,低空经济日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凭借得天独厚的空域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在这场低空经济的热潮中,荆州已抢占先机,蓄势待发,在农业、文化旅游、物流配送、低空交通等多个领域,都展现出勃勃生机。低空经济,已然成为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赛道,助力其腾飞的强大引擎。
保持并扩大这一领先优势,让荆州低空经济真正翱翔蓝天、展翅高飞,必须精心策划,全面布局。
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腾飞基石。要加速构建“一民六通”通用机场网络,链接城乡,协同周边,打造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为低空经济顺畅发展铺平道路。
创新是低空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要聚焦低空制造、无人机应用、智能物流等前沿技术,鼓励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依托龙头企业技术优势,打造更高端、更智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拓展应用场景是释放低空经济价值的关键所在。除空中观光项目外,还要积极探索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环保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低空经济与现代农业、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升级。
人才是支撑低空经济长远发展的核心资源。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与高校合作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形成人才聚集效应,为产业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政策支持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要制定全面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要加强行业监管与标准化建设,严守安全底线,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区域合作是放大低空经济效应、共谋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主动融入国家和省级战略规划,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市场开发与服务标准的统一,共同提升区域低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荆州的低空经济之旅,是对自身产业结构的一次深刻调整,更是对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升级转型的积极探索。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专业人才等措施,继续发挥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先发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区域竞争力,在未来的低空竞赛中占据一席之地,推动荆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