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6月0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公安县夹竹园镇﹃护苗﹄妇女小组:

让祖国的花朵快乐绽放

  □ 记者 张林 通讯员 全寒凤

  除草、翻土、挖坑、撒种、培土……连日来,公安县夹竹园镇花基台村“护苗”工作站旁的“农耕乐园”里,不时传出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临近儿童节,“护苗”妇女小组成员正带着村里20多名留守儿童开展“趣味农耕”活动。

  当天一早,护苗“妈妈”刘林准时来到留守儿童小王(化名)的家门口,接他去村里的“护苗”工作站开展农耕活动。

  每逢周末,夹竹园镇各地“护苗”妇女小组成员成了陪伴孩子的“妈妈”,“护苗”工作站也成为孩子们学习、娱乐的乐园。他们在这里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参加文体活动,强身健体;学习非遗技艺,体验多样文化……

  “夹竹园镇现有留守儿童630人,为精心‘护苗’,全镇20个村(社区)均组建‘护苗’妇女小组,实现村(社区)‘护苗’工作站全覆盖。”公安县夹竹园镇妇联主席张梦宁告诉记者。

  夹竹园镇妇联按照“1+1+N”模式组建妇女小组,即一个妇联执委牵头负责、一个社会组织专业指导、N个“爱心妈妈”参与,挑选有爱心、有能力的“爱心妈妈”作为小组成员,通过“一对一”“多对一”方式与全镇133名困境儿童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非常感谢你们对孩子的帮助,现在他能开口表达自己的诉求,还积极参加村里的活动。”说起“护苗”妇女小组的关心和帮助给孩子带来的显著变化,小王的伯母内心充满感激。

  小王是夹竹园镇三忠桥村留守儿童,母亲离世,父亲在外务工,自小跟着伯父伯母一起生活。小王一直沉默寡言,拒绝与人交流沟通。

  2022年,小王伯父通过“点单”方式,找到村“护苗”妇女小组,妇女小组根据点单情况分析后,派单给心理健康咨询师“爱心妈妈”刘林。

  “2年来,刘妈妈每周末都会来接孩子参加活动,孩子也愿意和她亲近,话多了,人也开朗了。”小王伯父在进行“评单”时,对刘林的暖心服务点赞。

  夹竹园镇“护苗”妇女小组依托护苗工作站创新开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四单工作法”,让护苗活动精准化、精细化、常态化,建立起未成年人需求信息收集、报警、处置、援助、帮扶机制。

  各村“护苗”妇女小组根据群众点单情况,合理派单、积极接单,为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安全宣教、心理健康、暑期托管等服务。今年来,全镇护苗妇女小组组织各类活动40余次,服务少年儿童近300人次。

  “蔡妈妈,母亲节快乐!”“喻妈妈我爱您!”……今年母亲节当天,夹竹园镇三忠桥村护苗工作站开展感恩教育活动,30余名留守儿童纷纷向“护苗”妈妈送上母亲节的祝福。

  除现场的“妈妈”收到祝福,在外务工的妈妈也通过“亲情连线”收到节日祝福。“护苗”妇女小组以三忠桥村创建湖北省“亲情连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示范村为契机,设计主题活动,通过多方视频的形式,让孩子和在外的父母实现“云团聚”。

  培土“护苗”、聚木成林,夹竹园镇妇联依托护苗工作站,联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在全镇招募女教师、女检察官、女志愿者加入“护苗”妇女小组,用爱织密织牢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保障关爱网,构筑起他们成长的暖心巢,让祖国的花朵向阳而生、快乐绽放。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