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3版:监利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市纪委监委:

织密“三资”监督网 守好村集体“家底”

  本报讯(通讯员杨博伦)“程集镇廖桥村党支部副书记廖某某,未经程序将村集体17亩渔场以60元每亩的价格发包,承包周期30年,存在违规处置、低价发包、承包周期过长的问题,受到严肃处理,大家要引以为戒……”

  日前,监利市纪委监委在监利市程集镇召开警示教育会,现场通报查处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并督促程集镇党委举一反三,加强全镇“三资”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监利市纪委监委把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纳入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整治重点,既摸清“家底”,又纠治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违规处置集体“三资”、强占资源、侵占挪用等问题。

  监利市加强“室组地巡审”联动监督,采取“党风政风监督室+8个派出纪检监察组+23个乡镇(管理区)纪委”模式,成立4个协作组,不定期开展交叉监督、提级监督,有效破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想监督难题。同时,协调市委巡察组、市审计局对农村集体“三资”开展专项巡察和审计,精准发现问题,及时移交问题线索。今年来,市纪委监委组织开展监督检查30余次,发现问题线索192条,处理处分107人。

  “通过监督检查发现,监利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承包合同管理不规范、资金管理有漏洞、财务制度执行有偏差、民主管理不到位、资产资源贬值严重等5大‘病灶’。”监利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监利市纪委监委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进村“查”、实地“核”、入户“访”等方式开展调研,并针对性加强监督。

  找准问题,关键是“改”,落脚在“治”。监利市纪委监委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提示函等方式,督促市财政、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推动治理。监利市纪委监委联合组织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全面规范村级小微权力的实施意见》《监利市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监督和责任追究办法》,梳理村级“三资”管理、党务村务管理、组织人事等5个方面27项小微权力清单,制定“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督促市财政局修订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收入和支出管理制度》等14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三资”管理。

  同时,监利市纪委监委积极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搭建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农村资产交易管理等平台,运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检查,将群众关心关注的村集体“三资”等事务进行公开,强化全过程监督,实现管理过程“可监管、可追溯、全透明”,群众监督村级事务更便利。截至目前,全市通过监督平台发包村集体资源81起、招投标村级小型工程项目203起,为村集体增收节支5204万元。

  下一步,市纪委监委将聚焦资产资源管理、项目运营管护、合作协议履行等群众关切的问题,下沉一线、深入群众,强化监督手段,织密监督网络,惩治“蝇贪蚁腐”,守护好村集体家底子、钱袋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