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以科技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 特约评论员 周栎

  近日,2024年全市科技活动周在荆州经开区双创中心启动,本次科技活动周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关键。2023年,荆州入选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百强。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激励着我们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用为导向。应用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努力构建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必须坚持以用为导向。要用足政策,进一步宣传和落实好工业技改财政补贴、企业研发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持续发力。要用好协同,科技创新不能只是“一花独秀”,更要“百花齐放”。各地和相关部门必须统筹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多个创新主体针对某一项复杂技术或产品进行集体研发,形成最大合力。

  坚持以实为基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技创新才会取得显著成效。当前,荆州传统产业占比大,新兴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着眼这一实际,我们必须树牢先立后破理念,坚决摒弃把传统产业等同于落后行业的思想,大力实施技改焕新行动,稳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同时,要善于抢抓新机遇、抢占新赛道。紧盯半导体材料、循环经济、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重点领域,找准切入点发力点,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坚持以融为手段。科技创新更需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要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我市科教资源优势,全力推进荆州科创大走廊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要通过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荆州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