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4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毛市镇积极探索“小田变大田”新模式

实现农田集中连片 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本报讯(通讯员毛宣)毛市镇积极开展“小田变大田”探索,在毛市村建设双季稻示范基地,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打造旱涝保收的双季稻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共同缔造实现“小田变大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发动群众流转土地,打破原先田埂界限和耕作情况,平整虾稻田1100亩、旱田300亩、鱼池120亩,使洼地变平地、“小田”变“大田”、“无路田”变“农机田”,增加耕种面积60亩。同时,科学开展土壤改良、修建灌溉排水设施,将1600亩田变成20块“大田”,每块“大田”面积达80亩,便于规模化生产。

  调整结构实现“单产变双产”。基地将农户分散的土地集并,推进水稻种植“单改双”,4月播种,7月收割,然后再种植一季晚稻,10月收割,两季亩产可达1100公斤,相较一季中稻每亩可增产约400公斤。目前,该基地早稻全部采用工厂化育秧,水稻品种为两优287,已完成机械栽插,储备肥料120吨,减少生产风险,确保早稻产量稳定。

  利益联结实现“弱村变强村”。让市场主体提前介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满足其实际需求,村级提供管理服务,让市场主体、村集体、农民三方利益紧密联结。毛市镇卸市村引导农户按照每亩666元的价格将土地委托给村集体进行管理,集中流转给湖北遵亿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村集体通过收取管理费用,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