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云积
《掌上花园》分四部分,215种花儿。所谓物以类聚,王国华根据对这些花儿的认知分了四部分,“花开两岸宽”“天地草木深”“阳台方寸间”“独枝亦成林”。植物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了信仰的世界,一花一世界,各成国度,各自秉持了创世纪时镌刻进遗传基因里的生命本初的理念。
看花,看的是自己心境,花木有着如人一般对这个世间的认知,只是它们不说,借助了看花人的眼睛与内心,可谓是各花入各眼,这是每一个人对这个世间的认知。随着阅读的深入,直至彻底完成对这本书的阅读。从内心深处感知这本书带给我的,作者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赋予每一朵花的身上。从此,每一朵花便有了人类实质性的,对这个世界的深切感知,甚至是赋予了每一朵花具有人类的秉性。
我试着将四部分进行解读。“花开两岸宽”描述了四十七种花朵,它们是一个人的外向情感的真实表达。黄花风铃木外露的情感具有深切感染力,“万物都因为它的欢喜而呈现出欢喜之态”。喜悦的情绪是会传染的,同样的道理,不良的情绪也是会传染的。黄花风铃木选择了传播喜悦的情绪,为这个世间带来真诚、率真。“它的黄,那么胸无城府,那么亲切和蔼,那么明朗晓畅……一朵花,用自己的形貌让你心花怒放。它一定是暗合了人体的运行规则,从肉体浸入灵魂。”作者借物观物,借物观己,以他物观照当下,观照自身,作者感受到的是欣喜,阅读者何尝不是。
因为合欢花,我想到这世间是携带着轻喜剧色彩的。在乡间的合欢花,作者用幼小的心灵感知到最朴素最原始的美,甚至是想到,“不希望它有用,哪怕是一点点用途。”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离开故乡的道路不再以里程衡量,横向一步,以时间为度,三十年后,在外乡一个大城市再逢合欢花,在作者的眼里与心里还是最美的花,没有消减半分。笔锋到此,作者在合欢花的眉眼上信手一点,我听到了一声嬉笑,“三十年啊,少女已成大婶,英俊少年满头白发,暗恋对象在微信朋友圈里卖面膜,而合欢没变,纤细、轻柔、粉白。白手腕子伸展在空中。容颜一点不老,似乎千年于它,也不过一瞬间。”
“天地草木深”描摹了八十四种花木,通过作者的叙述,感知到它们是人类中的隐者。它们具有大智慧,于此世间修行。我不识花木,只能是通过作者对它们精微的描述,在脑子里还原它们的样貌。由此识得了报春花。“我见过的报春花,大多沉默寡言,不愿再做人间俗事。”
八十四种花木各有隐喻,不管是炮仗竹的“万物遵从”;还是千穗谷的“总有颟顸的、不循天道不讲理由的力量推动着你我他。总有奇奇怪怪的方向供你我他随波逐流”;亦或是“不与人争,只和自己赛跑。它们把繁衍当成终极理想”;再或是梭鱼草,“警惕那些永远坚定的人……我坚定过的,但现在困住了、不是被人困住,是被自己困住。请给我时间。”
如果对时间重新结构,是有形的具体呈现,人们可以用来储存,可以割舍,可以赠予,人类与万物在一个自由宽裕的时间角度中重新规划这个世间,想必这个世间是最好的世间。
“阳台方寸间”是人类中行走于外后的内省与自我认知。这章描摹了十三种花木,于北地养于温室,日常可见,精于人们的侍养。如果说这是每个人退后于自我空间的一种见识,好像也贴合。“初,我还隐隐期待花开,弥补以上遗憾。如今看来,瓶中长出的番薯梗已经是其一生。”瓶中的番薯花,何况不是人类的一生。向外求,不得,退回内求,也是行半途而已。人类终究一生的寻找,千万不要纠结于结果,看寻找的过程即可。
“独枝亦成林”这章中提到了七十一种花木,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人类中特立独行的游客,或者是流浪者。不能否认,人是具有多面性的。当对人类的性格进行简单划分的时候,可能都忽略了一个人的秉性是多重的,外露的是追随其一生的独有标签。除此之外,还有内敛的,这种内敛的形式是由其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决定的。花木也是如此,想要寻得它们的身体,以及它们的精神世界,需要作者从体力与精力上的艰辛付出。正如作者如谶语般的章节提示短语一般:“花儿啊,躲到什么地方,我都能沿着绿色脉络找到你。只为说一句,好的,我懂你。”水茄一节为这段话做了最好的注解:“我在水茄的头顶上看到了一点点光环。盯的时间越长,光环越明显。光环不是来自外太空,是其自带的。”
朱顶红在时光里盛开,也在时光里消弭。“谁都拉不住缓慢行进却力大无穷的时光”;锦绣苋在时光里发一声呼喊“一亿年啊,在宇宙中不过是一瞬”;“只要白天黑夜不停轮转,只要宇宙还在。”不仅仅是睡莲在,万物都在。
通览本书,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描摹的各种花儿产生共鸣。不否认,与花木的共鸣是在作者的善善诱导之下才觅得的。如同是在作者的描摹之下,认识了215个朋友,它们各有脾性,如同身边有血有肉的人一般。作者赋予它们以情感,我在作者的情感里获得了众多心灵已交的朋友,它们不造作,不假于虚情。它们从纸面上走下来,与我对视,与我对话。此时,我想和它们打一个招呼,如同已经认识了千万年一般:嗨,哥们!
(书作者王国华,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已出版20余部作品。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文作者提云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多次发表于《天涯》《山花》《山东文学》《散文海外版》等20余家文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