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6月26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1版:一版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将土地化零为整,让合作社、村集体和村民紧密联结,看监利市红城乡复兴村——

从“满天星”变“千亩金”

  □ 记者 田心怡 通讯员 王康 涂志鹏

  夏至,监利市红城乡复兴村,连片的田垄波光粼粼。村民潘经志从虾塘里拉起地笼,解开笼结、轻抖几下,一只只活蹦乱跳、健硕肥美的小龙虾落入船中。

  摇着橹、哼着歌,潘经志看着整齐连片的虾塘,抬高声量:等小龙虾全部收完后,就开始放水种稻谷了,“以前,只能种一季稻谷,不仅田块是散的,还全靠人工;现在机耕机种,还能养小龙虾,一亩田最少可以增加两三千元收入。”

  潘经志历经的变化,也是复兴村发展的缩影。

  3年前,复兴村农田碎片化严重,耕种机械化程度低,加上村民长期在外务工、大量耕地闲置,村集体负债近80万元,一度被列为软弱涣散村。

  复兴村的复兴之路在哪里? 解铃还须系铃人,土地上的问题,还要从土地中寻找破解“良方”。

  新任村党总支书记潘新建带领“两委”干部,一方面化零为整,将小田变大田,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村组;一方面推进市场主体、村集体和村民三方利益紧密联结。

  说干就干。复兴村第一时间成立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驻村干部组成的土地流转工作组,摸清荒地底数,逐户征求意见、逐个电话咨询在外务工村民建议。

  可万事开头难。走访过程中,少数村民不仅不理解流转土地这一做法,对“每亩200元”的流转价格也颇有微词。

  潘木洋是种田大户,除自己的5亩地外,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将闲置农田交给他代耕,“坐拥”20多亩地的潘木洋对土地流转一事表示反对。

  面对村民们的质疑,潘新建十分理解:消解疑虑关键要让村民看到变化。(下转第3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