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市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统计师潘红星做客《行风热线》直播间,围绕我市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表现、消费市场运行情况等,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生产需求稳中有升,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市场活力加快释放,民生保障稳定有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具体呈现如下特点:生产供给稳步增长农业生产有序推进。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9.55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3.64亿元,可比增长3.1%。
工业生产提质加速。1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较1至4月加快1.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1至5月,全市36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2.2%。六大产业产值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轻工建材同比增长5.7%、医药化工同比增长22.6%、装备制造同比增长6.2%、纺织服装同比增长6.1%、农产品加工同比增长2.2%、电子信息同比增长14.5%。需求动力持续释放项目投资较快增长。1至5月,荆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
消费市场保持活跃。1至5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3.27亿元,同比增长5.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高新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在统企业共940家,同比净增200家,其中高新制造业企业825家,同比净增145家。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2.28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1至5月,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合计58.85万户,同比增长7.9%。
新增企业有力支撑。1至5月,全市共有“四上”单位527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98家,新增150家;限上贸易企业2241家,新增140家。民生保障稳定有力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一季度,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17元,同比增长5.7%,增速居全省第9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23元,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76元,同比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8个百分点。
民生支出平稳增长。1至5月,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28.71亿元,同比增长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71亿元,同比增长7.7%,居全省第8位。
规上工业经济呈稳中向好、加快发展态势
1至5月,我市规上工业经济呈稳中向好、加快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
增长持续加快。1至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2%,较1至3月、1至4月分别提高3.2和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比1至4月上升2位。
重点行业增势良好。全市36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实现增长,排名前10的行业大类中有8个实现正增长,其中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新能源汽车、网络零售、文旅消费亮点突出
今年以来,荆州市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基本生活类消费品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网络零售、文旅消费亮点突出。1至5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3.27亿元,总量稳居全省市州第4位;同比增长5.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6位。
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保持增长。1至5月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9%,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明显扩大。1至5月,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87亿元,同比增长27.2%,比1至4月加快7.9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6个百分点,占汽车类零售额比重为15.9%,比1至4月提高2.0个百分点。
网络零售占比持续提高。1至5月,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3%,增速快于限上零售额7.2个百分点,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0.9个百分点。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带动相关消费较快增长。1至5月,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6.6%,较去年同期加快4.8个百分点。今年荆州举办多场文旅宣传活动,3月“与辉同行”来到荆州直播,打卡楚王车马阵、宾阳楼、荆州博物馆等景点;4月2023-2024年度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在荆举办,百位电影人、音乐人齐聚荆州,荆州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编辑观点:
数字,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今年前5个月,我市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下半年,全市上下应继续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和高质量发展,统筹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促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展现荆州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