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7月05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5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一次学做包子

  □ 邓 仲

  府掾有包子,

  文章推贺生。

  沧浪醉后唱,

  因此寄同声。

  这几句话,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关于“包子”的诗句记录。

  我是一名特别爱吃包子的食客。

  有时候,会心生好奇,暗自心想,通过“历史大纪年”的推算,比如唐朝于618年建国,孟浩然于689年出生,无论是孟浩然出生之前,就有了包子,还是自其成年以后,完稿此篇诗作时,才有了称呼为“包子”的食物。怎么算,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又比方说,古代人是如何做包子的? 关于做包子,古代人与现代人谁做得更加美味? 围绕这一系列的疑问内容,我决定:亲自学做一回包子,在解锁“好奇心”之余,也“解解馋”嘛!

  按照友友透露的做包子“秘方”。我准备了4斤面粉、100克白糖,20克酵母,还有做包子专用苏打粉30克、鲜肉3斤、土葱1斤。

  通过揉面、发面、醒面、剁馅并调料、加工制作与上蒸笼……我和阿霞两个人,差不多从早上七点多忙到下午三点,热气腾腾的“大肉包子”才“问世”呢。

  阿霞让我先尝一下包子的味道如何,我轻轻拿起“白白软软、胖胖乎乎”的大肉包子,不顾“形象”大咬一口,馅汁儿马上顺着包子皮流了下来,我赶紧拿出纸巾,擦了擦油油的嘴巴和滑溜溜的手指,迫不及待大声欢呼:今天做的包子成功咯! 味道顶呱呱。

  阿霞以前在湖州做过“包子”生意,她以“师傅”的口吻说道:你下次做包子,最好是“提前发面”,否则,和你在一起做包子的人一定会饿到“前胸贴后背”。

  阿霞的话,虽然很搞笑,但是我认为很有道理。那就是:无论是做包子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学会如何合理运用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且事半功倍”。

  虽然是第一次学着做包子,而且我个人包出来的“包子”有点“丑”——大小不一、瘪瘪歪歪,但是,我依然是高兴的。

  中国人善于用食物来传递亲朋好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于是乎,我将第一次学着做出来的42个包子,进行了合理分配:自己家留12个,其余30个,以各家10个包子的份额,分别送给了好朋友灵灵子和任大姐,当然,还有教我做包子的阿霞。送包子的时候,我特别跟她们交代了同一句话:我做的包子虽然很丑,但是味道还可以,你们别嫌弃哟。

  我在视频电话中得到的回复也是一致的:隔屏竖起的“大拇指”,还有哈哈不断的笑声。

  追寻包子美味、捕捉家乡特色。既是口腹之欲,又是舌尖享受,更是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态度。

  民以食为天,让包子的美味,成为我们工作与生活中一种平淡而又欢愉的温暖记忆。愿我们每个人:理想与生活并肩前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