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7月12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监利:按下农业生产恢复“加速键”

    监利市福田寺镇万安村村民在田间试种3D“打印”好的秧苗。

  □ 记者 田心怡 通讯员 徐凯 廖桥 周杨

  水泵抽排,挖机筑堤,专家“把脉”。“被淹时间短的秧苗要及时排水补施肥料,淹没时间长的就要尽快移栽了。”在监利市黄歇口镇伍场村文才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文才正与该市特派的农技专家商讨农情。

  自6月18日入梅以来,监利市累计平均降雨量超400毫米,湖库塘水位全面上升,农业受灾异常突出。截至7月4日,降雨造成该市在田作物淹水92.9万亩,主要集中在黄歇、福田、新沟、毛市等乡镇。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文才农机专业合作社管护的2000余亩虾稻田被淹,部分秧苗被冲毁。20余名社员第一时间集合,抽水抢排的同时,调配挖掘机在农田周边筑起临时的土堤,修复和加固水毁田埂和道路,并同步清除田中杂物、垃圾和浮草。

  由于抢救及时,田间积水已经全部排出。晴好天气,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整齐地落入水田,腾空而起的植保无人机撒下雨雾般的营养液,稻田“复绿”行动正拉开大幕。

  提前谋划,扎实部署。早在6月20日,黄歇口镇水利专班预先准备木桩700多根、编织袋7000余个、防浪布20捆,提前将内垸河流、沟渠的水外排至外围(主要干渠),在汛期来临前腾空了“肚子”。4个防汛指挥分部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进行防汛巡查,8个镇级泵站、37台机组全部满负荷运行。目前,全镇16万亩耕地已全面恢复生产。

  位于四湖总干渠中下游的福田寺镇,在“接二连三”强降雨侵袭下,约4.5万亩农田受灾。

  6月30日,该镇柳关村党支部书记柳杰在巡防过程中发现一处堤坝出现缺口,水流正向农田灌入。虽然防汛队伍一边灌沙袋,一边固定石桩,但水流速度过快,沙袋又难以运送,缺口一直未能堵住,柳杰毅然决然地跳进水中,“以手为桥”,转运沙袋,经过4个小时努力,缺口终于被堵住,保住了1000多亩农田。

  抗灾保丰收,需要党员干部的“奋力一跃”,也需要科技赋能灾后补种。

  监利市中福虾稻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现代育秧工厂里,3D印刷播种机连轴运转,一颗颗谷粒在育秧纸上欢快跳跃,机声隆隆中,一幅幅裹着水稻的“卷轴”吐出,被运送到田间铺开。

  “通过3D印刷播种,育出来的秧苗不仅方便存储、易于携运,成活率也高。”福田寺镇万安村党支部书记柳华中告诉记者。

  自6月28日起,在福田寺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下,合作社全员加班加点育秧,紧急调种5万余斤、育秧15万盘,保证了全镇受灾区7500亩水稻的补种所需。

  为应对强降雨造成的灾害损失,该市农业农村局根据乡镇需求,全力协调调配水稻种子,目前已调备30万斤早稻种子用于“翻秋”,确保补种的水稻能在“寒露风”来临前齐穗扬花,最大限度降低农户损失。

  核灾、查灾、救灾。

  监利市相关领导分赴重点乡镇踏勘指导,第一时间组建94个抗灾工作组指导村级和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引导农户选择机插秧,做好改种补种工作,确保受灾田块种满种足。据统计,该市因灾需改种补种农田面积11.23万亩,目前已全部完成改补种。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