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7月16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6版:江津书会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生活随笔

旧日历里的感恩

  □ 罗秋红

  到南湖散步,突然收到某编辑发来的短信:说是要我谈一谈加入中国作协后的感受。

  有什么感受呢?是命运煎熬带来的感受,还是受到了某些熏染?一时半会还真没有找到答案。

  看见前面有两个人,举着花圈走向另一条岔路,我突然想起我的老父亲去世时,学彦叔痛哭流涕的样子。于是猛地一惊:这个为我父亲泪流满面的慈祥老人,他既是我的叔叔,又是我曾经的语文老师。

  他善良的本性,直接渗透进我呼吸的弓弦。那泪水如甘露,滋润我的心田!

  捧着《罗秋红诗选》,想起他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感激的泪水,便在宅基地上长出“向日葵的嫩芽”。我惊奇地发现,从那时读书起,我的这位叔叔,就成为了榜样的力量。他不卑不亢的作风,和乐于奉献之精神,一直影响着他的每一个学生,他积极的人生态度,支撑起向日葵掀起的音律,让潜意识里的颤抖音节,始终缠绕向上的、坦诚的知觉,这知觉足可以拓宽人生境界,给我潜意识留下因材施教的妙语连珠,留下了一页又一页“闪烁的篇章”……

  2012年我开通博客,我告诉他我写了很多散文随笔,他说:“我早就觉得你适合教书,如今你教音乐,业余时间还写散文随笔,这真是好习惯,只要你坚持,会有好的发展。”他的话如空灵的妙音,串起生命的灵动与纯情,驱走了我内心的浮躁和嘈杂。

  虽然离开学校那么久了,但心中的楷模形象,一点也没有模糊。始终缠绕着思维深处的那幅“民俗图景”。

  学彦叔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虽然他只读了五年书,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最后却成为了黄穴高中最优秀的人民教师。

  学校领导说他是勤勤恳恳,非常有责任心的好老师;而他所教的学生,也常常感受到一种父爱情操和温暖情怀。我作为他的侄女,更是感受到一种润物无声的激励与安慰。

  这次加入中国作协,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我的学彦叔,假如我不转到黄穴中学,我的人生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假如我不在他门下读两年书,我可能不会走上文学道路。

  尽管来到武汉很多年了,但家乡的山山水水,一直铭记在心。尤其是老师给予的支持与鼓励,更加不会忘记。

  今天,我是带着感恩之心,写下的这篇散文随笔,一些久违的面孔,总是在记忆深处释放一种宁静而爽心的画面,这画面让我触碰到了一种“精神大会餐”邂逅的最初念想。

  这种念想,始终没有离开“灌溉根系”,它不仅激发美好的热望和遐想,还让隐藏在旧日历里的感恩波纹,重新找到凝聚的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