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屈玉婷 唐姝庆
“这个小发明,既节省人工,又有安全保障。”7月12日,松滋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派驻松滋尚雷仕(湖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刘杰,一边展示他研制的“翻转机”,一边向公司相关人员介绍。
2022年起,松滋市选调43名专业对口青年干部派驻全市重点规上企业。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刘杰,成为松滋市首批驻企干部之一。
人才是核心引擎,产业是坚实基座。近年来,松滋市着力促进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人才培育高地、人才环境高地,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人才集聚 333名硕博人才“近悦远来”
“一个申报材料,为我们省了至少40万元。”松滋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说,2021年,松滋需要向国家发改委申报项目方案,任职于松滋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服务中心的中国科学院生态学博士邓徐,接起编制重任,在规定时间内,成功报送方案。
现任职于松滋化工园区服务中心的匡飞,为中国科学院海洋化学博士。目前,他已经累计申报发明专利2项,申报的《充分利用荆州市现有优势,全面优化发展磷化工产业链研究》课题,获荆州市社科联立项资助。
近年来,松滋成功招引高层次人才903名,其中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333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233名。
高层次人才集聚“小县城”,松滋有什么引才秘诀?
松滋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松滋坚持优化政策引才,靶向需求引才,搭建平台引才,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人才创新发展的意见》《事业单位“招硕引博”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激励措施》等文件,设立50万元的人才补贴、10万元的购房补贴,推进全市人才发展“引用育留”顶层设计与闭环运用的体系建设。
既有“真金白银”大手笔,也有一展身手“大平台”。
2023年以来,嘉士利化肥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教授郭孝东,签订专家工作站建站协议,在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2024年5月,松滋与武汉纺织大学联合成立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发展中心,打造人才科研运用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来到松滋,现场为纺织服装科技创新“把脉支招”。
按照“1+3+N”的模式,松滋搭建了湖北省首个县级科研机构。由1名领军人才领衔,组建由市公共检测中心、市职教中心、重点企业等三方参与的科研平台,大力推广“产业教授”,推动靶向需求引才,鼓励企业采取合作开发、技术攻关等方式引进人才。
木棉花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硝酸纤维素侧向层析膜”,晶地农业有限公司与长江大学合作开发“葛根新产品”……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沿着“产业路”来到松滋。
人才培育 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单”
云图控股荆州基地,位于松滋化工园区。2024年,云图控股荆州基地计划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松滋市职教中心迅速“接单”,匡飞带领化工产业与利用研究中心8名硕士研究生,走马上任职教中心特聘教师,开设“云图技能班”化工工艺专业课程,完成授课200多课时,培训200余人次。
以用为本,以育为重。松滋不断探索人才自主培养路径,推行“点单模式”,注重“量体裁衣”,坚持“一线育才”。
企业“点单”,政府“接单”。松滋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引导高校、职业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职教中心和企业共同开设“国菱班”“芭缇娜班”和“机电仪班”等培训班,为企业培训技能技工人才5800人次;开办“国菱工匠班”等“订单班”“冠名班”16个,为企业直接输送技能人才413人次。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