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8月0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4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潜江市龙湾镇郑家湖村民兵连政治指导员郑青龙:

从“抗洪勇士”到致富“领路人”

  □ 记者 夏雨彬 通讯员 赵庆振

  走进郑家湖村,笔直宽敞的村道旁,鳞次栉比的新村楼房一字排开,蔚蓝的天空下稻浪滚滚,一幅生机盎然的秀美画卷徐徐展开。

  而在几年前,郑家湖村还是潜江市级重点贫困村,村民们种植的作物都是稻谷、棉花、油菜,可以糊口,却难致富。郑家湖村的美丽嬗变,离不开“兵支书”——郑青龙。

  1997年,郑青龙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1998年,他在抗击特大洪水的战役中表现优异,被评为“抗洪勇士”,1999年光荣入党。退伍后的头几年,郑青龙在沿海城市做起了水果批发生意。

  “当年家中贫困,靠着乡亲们1块、3块地凑钱,才攒齐了路费送我参军入伍。现在,我有了能力,就应该反哺家乡,让乡亲们过上幸福日子。”军队的熔炉铸就了郑青龙坚定的理想信念,2008年,他毅然返乡创业。

  让家乡脱贫致富,是郑青龙的梦想和追求。说干就干,郑青龙承包了一块撂荒多年、“种啥没啥”的和尚地,在这块35亩的沙土地上,开启了养殖小龙虾的创业之旅。2013年,他响应潜江市“村社共建”号召,成立潜江市肩并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本村和周边村的社员发展“虾稻共作”。

  201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郑青龙,带领村“两委”与合作社探索“党建引领+合作带动+群众参与+产业脱贫+乡村振兴”运作模式,让1名党员带动5户农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吸纳贫困社员34户,发展虾稻共作6500亩,带动382户社员亩平增收4000至5000元。

  产业发展让村民们的生活慢慢“火”起来,乡村治理也渐渐“热”了起来。郑青龙带领村“两委”跑项目、谋资金,将通村道路和景区道路黑化、田园道路硬化,安装路灯,修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在村民家门口修建小花园,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同时,选树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成立民调专班,推进村民自治,促进乡风文明和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