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曹歌
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的“五个以”的实施路径,是“两地两区一枢纽”建设的根本抓手,更是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前提保障。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上,荆州等不起、慢不得,惟有干群一心、背水一战、向难求成,才能把“任务书”变成“实景图”。
流域综合治理是荆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水资源是荆州最大的优势,做好水文章是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今年上半年,荆州以“清渠洁岸·共同缔造”为突破口,在全市打响洪湖流域治理攻坚战,逐步构建起绿色、循环、高效的生态体系。未来,荆州须紧盯中央环保督查组反馈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解决问题“不过夜”的决心,坚决打赢一场新时期的“洪湖保卫战”。
供应链体系建设是荆州延伸产业链的关键一招。今年上半年,荆州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积极搭建供应链平台,推动产业链的重构与升级,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荆州港口货物吞吐量三年翻两番,加速冲刺亿吨大港目标;荆州经开区实现经济指标的持续两位数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荆州不断优化供应链体系、促进供需精准对接的结果。
新型城镇化是荆州实现后发赶超的关键路径。只要荆州的城镇化率能够追上全省平均水平,就会迎来38万城镇新增人口,带动千亿级的投资与消费,
这正是荆州后发赶超的信心之源与坚实基础。当前,我市通过推进城镇与产业的“双集中”发展模式,提升中心城区的集聚度和首位度,吸引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和农业转移人口回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与城镇规划,打造一批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社区,使荆州成为“江汉平原回归创业、就业、置业的热门选择”。
信息化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中,荆州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数字化未来迈进。智能制造,让美的冰箱全球“灯塔工厂”的样板光辉更加耀眼;智能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智能农业,为农业生产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极大提高农业生产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现出荆州在信息化时代中的决心与魄力,更是对美好未来的坚定承诺。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荆州必将成为一座更具吸才、引财能力的城市。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荆州篇章的基础性工程。今年上半年,荆州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通过县、镇、村、组四级联动,加速推进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扩面提质,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健身广场、农家书屋等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小确幸”,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我们坚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只要坚持以“五个以”为实践探索,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善作善成,久久为功,荆州必将奏响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澎湃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