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天然 夏雨彬 特约记者丁美华)8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在荆高校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市委书记吴锦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共建、共享、共融,深化校地、校校、校企合作,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荆州实践蓄势赋能。
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志红主持会议并讲话,市领导刘辉文、郭小容、严红、项一峰出席会议。
会上,市教育局汇报我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情况。长江大学、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荆州学院、荆州理工职业学院、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7所高校,围绕高校高质量发展主题先后发言。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吴锦指出,近年来,在荆高校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特色优势,聚焦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治校水平,与荆州发展同频共振、双向成就,有力促进荆州城市能级提升、经济量级跨越。当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广泛凝聚“校因城兴、城因校盛”的思想共识,坚定扛牢推动在荆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勇担建设“双高”、冲刺“双一流”的使命任务,持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城市与高校互相成就、相映生辉新格局。
吴锦强调,要深化全市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高校大市”向“高教强市”迈进。要坚守高等教育“主阵地”,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建好人才储备“蓄水池”,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精准对接荆州人才需求,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勇当科技创新“生力军”,持续深化产城校一体化、校区社区园区“三区融合”、科创业创文创“三创互动”理念,努力把荆州建设成为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创新之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之城、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之城。要推进学科建设“品牌化”,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打造“王牌专业”,不断催生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新创新形态。要搭好服务地方发展“连心桥”,当好“资智回荆”工程的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引导更多校友情回归、心回归、人回归、业回归。要筑牢校园安全“防火墙”,持续推进平安校园、清廉学校建设,强化高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守牢意识形态阵地,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名城育名校,名校润名城。”吴锦表示,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荆高校高质量发展,选优配强市属高校领导班子,建立完善“政府、高校、企业”联通机制,为高校潜心办学治校创造有利条件。相关单位要以推进在荆高校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在财政投入、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就业创业、改建扩建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供优质服务。希望在荆高校勇担新使命、拧成一股绳、跑出加速度,为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奋力谱写新时代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新篇章。
周志红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立足特色优势,持续推进荆州大学城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1+4+1”高等教育办学格局。要加快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举措,“五位一体”推进产教城深度融合。要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坚持以“用”为导向,动态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着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要紧盯问题清单,加大政策支持,着力解决在荆高校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携手构建“名城育名校、名校润名城”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