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8月07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1版:头版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学纪守纪是党员干部的“金箍圈”“护身符”

  □ 特约评论员 钟长浩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亦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党员干部只有时刻用纪律这把“戒尺”敲打自己,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不断拧紧纪律发条,校准思想偏差、把正行为之舵,使纪律和规矩真正在心中立起来、严起来,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才能淬炼成为“金刚不坏之身”。

  纪律是根“弦”,敬畏在上面。心存敬畏、正心明道,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约束,始终对党纪法规保持敬畏之心和戒惧之意,既不能把纪律规矩当作“稻草人”“纸老虎”,明知故犯,顶风违纪,也不能心存侥幸、掩耳盗铃、主动放松纪律要求,于小事上失察、小节上失守、小利中失足,最终越陷越深,滑向贪腐犯罪深渊。要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牢记“不矜细行,终毁大德”的教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真学真用、真信笃行,始终绷紧纪律之弦,凝聚遵规守纪、干净做事的奋进力量。

  纪律是个“圈”,自由在里面。《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并嘱咐师徒三人呆在圈中以免受妖怪袭扰,而猪八戒因贪吃走出安全圈,立马被白骨精抓走。现实生活中,个别干部认为党纪党规管得太多了,在活动圈里缩手缩脚的,一点自由都没有。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自由从来都是有边界的,无限制的自由不是自由,而是任性。纪律限制的只是越“底线”、闯“雷区”的行为,而在纪律的框架下,党员干部获得了合规合理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的自由。党员干部不同于普通群众,本就需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规矩来要求自身,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处理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既要能“拘小节”,也要能“成大事”“不出事”;既要有所不为,更要有所作为。把公权力放入制度的笼子里、运行在纪法的轨道上,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在纪律的安全线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更积极可贵的自由。

  纪律是条“路”,方向在前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有方向就不会迷路。纪律规矩明确了不能干什么、禁止干什么,既是党员干部成长之路上的底线、高压线,也是方向标、红绿灯。要对标对表,学纪知纪,学出对党忠诚的思想底盘,走出为民服务的康庄大道,以纪律规矩作为前进的警示牌、指示灯,教育指引党员干部朝着正确的目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有序开展,始终让政绩实绩走在“正轨”上。

  纪律是味“药”,功效在后面。良药生于人,但不生于不饮者。遵守、执行党的纪律就是一剂良药、真药。党员干部受得了党纪法规“带电长刺”约束的“苦”,才能享受为民服务、干事创业成效的“甜”。精准把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细则要求,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精准科学运用“四种形态”,对症下药、靶向整治,及时红脸出汗、抓早抓小,及早警醒挽救一部分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者轻微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以及警示教育、强化“免疫”大多数人,方能抵制歪风邪气、细菌病毒入侵,不断优化净化政治生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