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昨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欧阳金旭做客《行风热线》直播间,就荆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全面提升我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等,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我市淡水产品产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市州之首
欧阳金旭介绍了当前荆州市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情况。
农业基础越来越强。2023年粮食总产91.4亿斤、占全国7‰;油料总产60.8万吨,是全国油菜生产第一大市。淡水产品产量127.7万吨,连续30年位居全国市州之首;其中小龙虾产量52万吨,全国人民每吃5只小龙虾就有1只产自荆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加工越来越优。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604家、比上年增加67家,加工产值1033.22亿元、同比增长2.37%,加工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35.65%。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90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121家、市级260家。白云边、华贵、小胡鸭、新宏业、瑞邦生物、龙生食品等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业态越来越多。一大批特色产业将加工、销售和服务融入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洪湖莲藕年产近30万吨、加工20万吨、加工产值25亿元,三湖黄桃年产1.8万吨、产值1.4亿元,公安葡萄年产26.35万吨、产值25.88亿元。全市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达到7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537个。全市现有石首市、监利市、松滋市3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荆州区、公安县、江陵县、洪湖市4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既带动了产业发展,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围绕全面提升我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欧阳金旭介绍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谋好大布局。聚焦荆州八大优势,大力发展淡水渔业、水生蔬菜等优势产业,巩固提升稻米及菜籽油、生猪等传统产业,精心培育家禽及蛋制品等精品产业。建设国家级荆州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打造洪湖水生蔬菜、松滋畜禽、公安葡萄、沙市小胡鸭、监利稻渔等11个农业现代产业园区。
建强大基地。推进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原料车间”。重点布局建设原料基地,在全市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00万亩、特色淡水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400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100万亩和300万羽的智能一体化蛋鸡养殖基地、300万头的优良猪现代化养殖基地。加快高端大棚、水肥一体化、喷滴灌、轨道运输等现代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升级,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和冷链物流等农业基地设施建设。
培育大链主。大力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壮大工程,强化“一对一”精准服务,形成“一企一策”发展方案,助力链主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扶持水生蔬菜产业、淡水渔业和小龙虾产业、家禽及蛋制品产业、生猪产业、粮油产业、预制菜产业中有发展后劲的领军企业。聚焦重点产业链深化链条招商。加速推动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建设。加快突破产业链主企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体系建设。
推动大融合。打造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和交易中心;实施“荆州味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壮大“荆”字号品牌家族;开展政银企对接会,畅通银企沟通渠道;依托农民丰收节、产销对接会等节庆活动,打造石首桃花山、松滋樟木溪、江陵油菜花海等农旅融合基地,加快培育乡村民宿、乡村酒店、特色街区等农旅融合新业态。
编辑观点:
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不仅是荆州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更是我市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关键一招。作为农业大市,我们要锚定目标,鼓足干劲,充分发挥荆州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的优势,延伸农业生产产业链,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跻身农业强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