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廖程帆 通讯员 黄强
“注意,剪的时候仔细一点……”8月6日上午10时,室外温度高达40℃,在荆州农科院的水稻试验田里,水稻育种专家徐国华正在和助手李戎一丝不苟地进行杂交水稻授粉试验工作。为了追赶花期,他们每人要做100多袋试验,剪掉近8000粒花药。
每年8月是水稻最关键的时段之一,要经历拔节、孕穗、扬花抽穗三个生育过程,这也是他们最忙、最辛苦的时候。为防止中暑,徐国华和同事每天早上6时就赶到水稻试验田里工作。随着太阳的升起,气温越来越高,水稻田里更是“上蒸下煮”,人仿佛被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之中,即便穿戴了防晒护具,不一会儿,他们的衣服也湿透了。
“为了对每一株水稻授粉和生长情况做好监测和记录,我们必须下田,这些数字是不可能坐在办公室里面估计出来的。头顶烈日,脚踩泥土,上烤下蒸,汗流浃背,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徐国华说。
不远处的大豆试验田里,荆州农科院高级农艺师郑金焕同样顶着烈日在做育种记录。现在是大豆的鼓粒期,是即将成熟的关键时期,任何变化都要详细记录下来。这片大豆试验田主要是做大豆育种和省大豆区域试验。不管气温多高,她每天都会到田里观察并记录数据。在21亩试验田里,她已经完成1000余份记录。
这个炎热的夏天,荆州农科院近40名科研人员奋战在科研育种一线。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他们在烈日下用脚步丈量着炽热的大地,用汗水保粮食丰产丰收。他们始终坚守在田间地头,不断进行育种科研试验,让良种惠及千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