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8月09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我市加快构建农村交通运输网——

“四好农村路”托起乡村振兴梦

  □记者 陈雪玲 通讯员 袁媛 彭华

  盛夏时节,行驶在松滋小南海环湖旅游公路,一边是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一边是波光粼粼的湖光水色。近14公里的公路将环绕湖面,行驶其中处处能感受小南海生态涵养区的自然之美。

  2020年7月,松滋市政府为加强小南海湖功能圈体系建设,提高南海镇乡村旅游区域优势,形成环小南海湖生态旅游观光走廊,决定围绕小南海湖建设“交通+产业、交通+旅游”环湖公路。

  小南海环湖旅游公路道路全长26.66公里,总投资3.27亿元。项目涉及南海镇张家坪村、牛食坡村、百溪桥村、南海闸村、三垸村、候急渡渔场,其中环湖主线全长13.648公里。

  一条公路何以改变一个村庄、带富一方百姓?白溪桥村村民佘运沛对此深有感触。

  “以前路况不好,农产品销量不好,农家乐生意也不好。”佘运沛原本经营水产生意,但一直亏损。自去年公路建成后,每到节假日,自驾到蔬菜采摘园采摘的市民增多,带火了附近农家乐的生意。佘运沛也开起了集采摘、养殖于一体的农家乐。

  “自驾游客多了,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我们去年5月开门营业,到去年底营收16万元。”站在自家农庄前,望着宽敞干净的沥青路,佘运沛对未来充满憧憬。

  路,是出行的通道,更是发展的希望。2023年,白溪桥村集体收入达32万元,今年有望突破50万元。

  农村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十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按照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量质齐升。

  十年来,全市累计投资21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实现所有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达70%,位居全省前列;建成“美丽农村路”3100公里,新改扩建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2000余公里。

  从坎坷泥泞的“泥水路”到平坦开阔的水泥路,从沟壑纵横的羊肠小道到畅安舒美的沥青路,如今,县道贯穿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在荆州悄然构建,荆州农村公路实现了由通到畅、由好向美的转变。

  在沙市至荆州机场一级公路施工现场,挖掘机往来穿梭、轮番作业,建设者正抓紧时间进行水稳层铺设。

  “要想富,先修路”,这已成为期盼美好生活的乡村百姓的共识。沙市至荆州机场一级公路起于荆州经开区常湾村,与荆沙大道顺接,向东经深圳大道、上海大道、沙熊线(沙岑路),止于岑河机场规划机场大道,路线全长10.74公里。

  “这条路穿过岑河工业园及常湾村、黄渊村、三叉村等地,以前这里并未联通成一条完整的路,有路的地方也仅有5米宽,周边村民要到中心城区或机场、高速需绕行,一趟下来要30分钟到一个小时。”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孟阳介绍,项目预计年底完工,通车后不仅能缩短周边村民出行的距离和时间,也将有力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四好农村路”作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已纳入荆州“十大民生实事”。今年,全市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620.8公里,目前已完成农村公路523公里,完成率达84%。

  一张日臻完善的农村公路网正在荆州大地铺展开来,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托起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希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