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8月14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我市大财政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 记者 王子瑶 马骁 通讯员 徐照 王祉晴

  对接专家“求教”

  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后,市财政局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第一时间研究省委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对接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专家教授,争取智力支持。在省专家组的指导帮助下,围绕“有效资产、有效债务、有效投资”,我市早于省级1个月出台全市大财政建设方案,在全省市州之中率先形成“1+5+N”完整方案,并率先举办大财政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

  在争先创优理念带动下,各地各部门将所学、所思、所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打破思维惯性、克服路径依赖、努力担当作为,推动了大财政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相关工作获省专家组高度评价。

  对接上级“求导”

  我市积极争取省级大财政体系建设工作专班来荆现场指导,并在工作中保持密切沟通,确保荆州大财政体系建设对标省委工作要求,不走弯路。

  在省级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全市全面上线“单一窗口”,持续加强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上半年,目录库项目数量全省第一,实施库项目数量全省第二,储备库到实施库转化率全省第一。

  “三库”管理的质效转化为向上争资的成效。上半年,全市共争取中、省转移支付221亿元,同比增加10亿元;61亿元增发国债资金全部到位,山水工程重大项目、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等得到省级相关部门的倾斜支持。

  对接典型“求道”

  一方面,学习借鉴黄石市等试点市州经验,围绕“分散变集中、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探索国有“三资”盘活利用有效路径。以市城发集团为例,通过整合集团内部医药健康、文化旅游、建筑施工、教育科技等多个产业板块,推动资产重组,设立湖北荆江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省内第一批成功筹建的产业类子公司。公司总资产300亿元、净资产100亿元,已获得2A+主体信用评级,并取得双百亿工作实效,即100亿元平台债务转化为市场化债务,获得金融机构授信100亿元。

  另一方面,学习厦门市“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成功经验,推动市产投集团持续转型升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4611”现代产业体系。今年以来,我市对创业就业、科技创新、政府采购实行“见贷即补”“见贷即担”。截至7月底,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89.5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在贷余额71.9亿元、新增应急转贷规模27亿元。预计8月底,全市市场运作产业基金将突破100亿元。

  对接基层“求效”

  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指导各地聚焦“确认、确权、确值”,解决国有“三资”分类不精、计价不准、权属不清、账实不符、决算不快等问题。我市首次摸清了国有“三资”家底,据初步统计,截至6月30日,全市政府资产8314亿元、全口径资产负债率53.5%,其中有效资产4103亿元、有效资产负债率47.8%;各县(市、区)边清理边盘活,已有11个项目对接金融机构新增融资17.91亿元,资金全部用于有效投资项目。

  同时,指导各地统筹化债与发债,解决债务空间结构不优问题。市级层面制定了24项化债具体措施,持续巩固“退橙”成果,各县(市、区)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化债方案。截至7月底,全市累计偿还政府债券本息56亿元,并申报发行新增政府债券84亿元,隐性债务、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稳步化解,债务空间和结构持续优化。

  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局长项一峰表示,市财政局将按照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加快有效“三资”盘活进度,加大地方债务化解力度,加速建立财政、金融、投资统筹联动机制,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荆州篇章作出财政贡献。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