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晶晶
张宏杰的《曾国藩传》讲述的是曾国藩不懈努力,修炼自身,从笨人到圣人的精进历程。纵观全书,他的自律之道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曾国藩初入朝廷为官时遭遇挫折,他便立志学做圣人,改变生活和学习习惯,以提升学识和修养。他从写日记开始改变自己,给自己定下了十二条军规,并践行终身,这使他之后的晋升道路十分平坦。他性格刚烈,在朝中与大臣们关系不好,对皇帝也是直抒胸意毫无遮拦。他给皇帝上了一道惊世骇俗的《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直指皇帝的数条问题,他的不识时务得罪了皇帝,也得罪了同僚,这使他在京城的日子举步维艰。他没有显赫的家世,资质平庸甚至愚笨,但他始终坚持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信念,越笨拙越努力,找到了自己的进阶之路。
曾国藩几经失败后一改从前的刚烈,开始收敛锋芒修身养性。当时的曾国藩性格自卑、见识狭隘、脾气暴躁,搞练团过于严苛差点被兵痞杀了,后带兵打太平军失败两次,两次跳江,被皇帝拿掉兵权。人生低谷时回老家蛰居两年,读书反思。重新出山后,一改往日傲慢,开始谦逊待人,对待忠言直谏也悉心听取,为人处世变得脱胎换骨,不仅清除了政治敌人,而且战胜了太平天国,位极人臣。他一生坚守“治己治人,全靠自己”的信条,亲手打造出一部人生进阶的史诗。
曾国藩在晚年时依然秉持修练身心原则,这使他具有独特地敏锐视角。正因为他持之以恒地读书、写字、记日记,使他对时事有着敏锐的嗅觉和长远的眼光。他兴办洋务,倡导留学,为国家办了最后一件大事。曾国藩一生留下2000多万字,即使在大限当日,还保持着这些日常功课,高强度的劳动和工作伴随他的一生。曾国藩始终践行着终身学习的理论,笔耕不辍,将对事业的恒心和耐心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展现出他克己慎独、守心明性的人生境界。
曾国藩的一生,是不断反思、不断精进的一生。读完此书我常常陷入思考,哪怕不能成为千分之一的圣人,也可以学习他的自律之道,学习做人的朴素道理,允许自己慢成长,让自己这一生过得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