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方圣洁 倪章宇)为确保打赢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攻坚战,推进畜禽养殖绿色循环发展,日前,江陵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探索“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新模式,开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局面。
江陵县天蓬牲猪养殖家庭农场于2016年建场,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3000余头,粪污月产量达500吨。如何处理这些粪污,成了农场急需解决的难题。
在县农业局建议下,农场新建了一个沼气池,对粪污进行发酵处理后还田。农场还流转80亩地种植莲蓬,将猪粪发酵后还塘。采取该模式,每亩田可以节省肥料费用300元至400元、增产莲子100斤到200斤。
该模式利用畜禽粪污生产的有机肥改良了土壤、培肥了地力。臭烘烘的猪粪还摇身一变,成为莲子的绝佳养料,不仅解决了养殖场粪污处理难题,还为农场主带来一笔新收益。
近年来,江陵县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利用等方式,做好养殖污染防治和粪肥资源化利用工作。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探索“猪沼莲”、鱼鸭套养等多种模式,整体提升全县粪肥资源化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