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袁海宁)近日,荆州教育系统出台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十举措”,涉及招生入学保障服务、教育资源供给、教联体建设升级、学科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贯通融合、巩固深化“双减”成果、教师人才队伍培养、教育数字化发展、学校食堂服务、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
强化招生入学保障服务
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来荆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子女入学优待政策。实现教育入学“一件事”全覆盖,学生家长依托湖北政务服务平台,在“上学一件事”系统进行报名,线上自动审查入学材料,实现学生信息填报及招生入学工作全流程。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
扩大教育资源供给
新建8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学位2340个,到2024年底,普惠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所,新增学位5970个,今年暑期已全部竣工,目前投入使用。
推进教联体建设迭代升级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一县一中”建设,县域义务教育教联体覆盖率达到90%以上,融合型教联体占比达到40%以上,江陵县、松滋市整县推进教联体建设。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城区交流到乡村学校教师不低于城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5%以上,其中骨干教师达到30%以上。
实行学科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强力推动学习中心课堂建设,以英语学科为突破口开展学科攻坚,通过优秀教师、优质课例等带动整体课程教学改革。优化高中学校布局,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建设5所左右全省特色高中试点。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高中向县城、初中向中心乡镇“双集中”建设工作。改善薄弱高中办学条件。推动市域高中联校建设,每个县(市)至少办好一所优质普通高中。
深化职业教育贯通融合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开展“学生企业面对面”活动。支持职业院校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办40个订单班,成立4个职业教育联盟。
巩固深化“双减”成果
聚焦校内提质、校外减负,开展“教育减负攻坚年”专项行动。从严查处违规培训行为,寒暑假期间开展为期3个月的校外培训违规行为集中整治。落实“白、灰、黑”培训机构名单公示制度。实施“双提双优”工程,切实为教师减负,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程序。严厉整治在职教师参与校外有偿补课行为,加大校外培训违规典型案例曝光力度。
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培养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教师教学竞赛等助推教师共同成长。统筹抓好教师招聘工作,与长江大学等高校共同培养定向师范生,积极吸引优秀教育人才来荆任教。深化“县管校聘”,优化教师队伍资源配置和队伍结构。举办庆祝第40个教师节系列活动,宣传推广一批优秀教师。
开辟教育数字化发展
开展“教育数字化攻坚行动”,着力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推进教联体学校“1+N”建设,即核心校1个录播教室,成员校N个多媒体互动教室,全力打造“网络教联体”。支撑教联体常态双向互动教学教室216间,到2024年底,教师终端配备达到1:1,学生终端配备达到省定8:1目标。
提升学校食堂服务满意度
聚焦全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化标本兼治,强化实事办理,从小从实为学生和家长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服务保障广大学生利益。开展学校食堂满意度调查,确保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加强与城管、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动,加强对网吧、台球吧、游戏厅等重点场所的监管,推动五种“实体店”有序退出。加强学校外围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防范指导、巡逻防控等工作,形成“驻点守护、周边巡逻、视频巡控”相结合的警种联动防控,切实保障学校及外围周边环境安全。加大校车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