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8月23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6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不一样的“双抢”不寻常的变迁

——监利父子见证“三农”焕新

    今春,朱立勇开插秧机插早稻秧苗。

    朱思荣向记者展示新买的无人驾驶插秧机。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汪彤 通讯员 徐文静 杨喆 实习生 王永希

  7月底,盛夏晌午刚过,监利市分盐镇裕牛村朱思荣、朱立勇父子戴上草帽再次出门。烈日当头,地烫脚,水烫手,绿叶都晒蔫了。没走几步,背上衣服全汗透湿。

  “这么热的天还要出门干活?”父子俩相视一笑:“双抢嘛,抢种抢收,不插‘八一秧’。”按农时,7月中旬收割早稻,8月1日前插完晚秧,半个月完成抢收抢种,时间赶人。

  阡陌纵横的田野好不热闹。早稻散发着耀眼金黄,收割机驶过,颗粒归仓;收完早稻的田里,犁耙水响,白花花一片;耕整好的田里,插秧机“嗒嗒”驶过,株株晚稻秧苗整齐地插进泥土,给农田换上一袭绿装。

  从金黄到青绿,这种“双抢”的色彩,在画家笔下,它是美丽色彩的浪漫演绎;在诗人眼里,它是丰收与希望的有序交替;而在农民看来,它是一年的生计。

  “双抢”,曾是“最穷”的农民在“最苦”的农村干的最累的活。为了填饱自家肚子,上缴公粮水费,农民寄希望于用双倍艰辛换取双倍收成。这是父亲朱思荣的“双抢”。后来,“打工经济”撑起农民致富愿望,数亿农民背起行囊扎进城市,“双抢”渐渐远去,成为寥寥背影。

  令人意想不到,“双抢”这项农民最不愿干的农事,最近两年随着双季稻恢复性增长反而日渐增多。看似违背农民意愿的“双抢”逆生长释放什么信号? 儿子朱立勇的“双抢”有何变化? 父子跨越世纪的“双抢”接力,诠释了怎样的“三农”变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