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晓旭)8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其中,沙市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成功上榜,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发挥遗产价值的示范案例。
沙市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北靠荆江大堤、南临长江、西接轮渡码头、东至柳林洲,岸线长度约2公里。该街区项目建设总投资16.58亿元,规划用地面积67.5公顷,经改造后园区保留优秀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传统风貌建筑共计约14.2万平方米作为文创园打造。
近年来,为创造性做好长江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业遗址保护与利用“三结合”文章,该项目通过对街区建筑的修缮与保护、实施岸线复绿工程(绿化面积48.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72.3%)、开展特色文化旅游(结合沙市商埠文化的传承及工业遗址保护),实现生态修复、功能疏解、产业转换多项并举。
在提升人居环境方面,该街区对一批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老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改造,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街区对江岸修缮的工业建筑改造成文化、娱乐型场所,增加园林绿植、景观小品等配套设施,梳理街区机理,改善街区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游的生活空间。
在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方面,该街区以沙市发展时间轴上的长江水文化、商埠文化、工业文化及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为项目支撑,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商业街区、夜间经济聚集区建设融为一体,打造多元融合的发展格局。
在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方面,街区建立健全的历史建筑保护机制,统筹划定滨江的绿线和蓝线,保护性改造与修复历史建筑和工业遗迹,达到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效果。通过对规划范围内14.2万平方米建筑进行修缮改造和更新重塑,实现空间资源集约节约、环境改善、产业提升、历史文化保护等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