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琳
《我在北京送快递》讲述了作者胡安焉步入社会之后工作、创业和写作的种种经历。朴素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他的善良,读出了他的懦弱,也感受到他骨子里的“叛逆”。
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初入职场时,作者单纯、懵懂,不懂人情世故,叛逆的思想萌芽被深深藏在心底。第一份在酒店的工作,因为看不惯同学为得到照顾,对待西餐厅经理近乎谄媚巴结的态度,加之作者认为经理流里流气,因此逆反着对这位经理不屑一顾,结果没能顺利转正。作者的经历让我联想到曾经稚嫩青涩的自己,总是在无关紧要的关系中棱角分明,是职场新人的必经之路,也是走向成熟的必然之路。
因性格使然,作者对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有着强烈的抗拒心理,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在打工与写作交替的状态中找寻“自由”。在南宁创业期间,周遭经营者搬弄是非的言行,常常让作者感到积郁难纾,其中有来自湖北的一家人,卖东西时造谣抹黑作者卖假货,因无法和对方虚与委蛇,作者很快就和他们公开反目了。同时期,作者在生意、感情上都经历了挫折,在痛苦情绪的折磨下,他开始钻研起喜欢并擅长的写作来。生活中各种琐碎且嘈杂的声音,会像紧箍咒一样紧紧束缚着作者敏感的心,写作或许是他抒发自己“叛逆”情绪的绝佳出口。
随着阅历的增加,作者开始反思父母“克己”的训诫,凭着坚持自我的“叛逆”精神,铺就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北京送快递期间,作者有一个“报复备忘录”,其中有个购买榴莲的女士,因派送时多次致电无人接听,作者选择把快件放在快递柜,并短信告知,结果受到无理催促,尽管气得手抖,但他坚持了自己的决定,事后,凭着通话和短信记录,顺利申诉了投诉。备忘录让作者的“叛逆”情绪得以安放,善良的他也并没有报复任何人。生活的雕琢让作者越来越明晰属于自己的“自由”是什么,是在工作中对不合理勇敢说“不”,是品骏快递解散后获得客户称赞,是写作时的自我实现,是在折中的生活方式里抚慰自己的“叛逆”。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我在作者的巧克力里,尝到的是苦涩,是外皮绵软内里坚硬的,一如他骨子里“叛逆”劲头的滋味。所幸,作者是幸运的,能在写作中找到生命的支点,那是他所向往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