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数字孪生”一图仿真预演
在市河道网络与信息化中心,主任谭魏欣和工程师们紧盯监控大屏,两眼随着鼠标移动。荆江分洪工程北闸和沙市城区堤段到观音矶头的实景三维模型精细还原,是荆州河道部门对“数字孪生”项目的初探。
“未来如果有洪水过境,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模型推演涨水趋势。”谭魏欣介绍,根据模型,调度中心能立刻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对不同拦洪削峰调度方案进行动态预演,选出最佳调度方案并及时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沟通。
9月,市河道网络与信息化中心将在河道系统内开展信息化专项调研,全方位了解荆江流域包含感知体系、数据治理、网络及系统安全、智慧化应用等在内的水利信息化现状,并全力探索构建智慧治水新体系——
让数据成为守护堤防的智慧之眼。我市将完善空天地一体化水利信息综合采集体系,扩大感知覆盖范围、优化站点布局,加强多要素综合监测和移动监测能力,逐步建成宏观、中观、微观三级数据并同步至荆江流域数据底板,形成实时动态数字映射。
让智能场景化应用成为守护堤防的灵动之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与智能应用场景相结合,早日完成对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分析、研究、预测、决策、执行和反馈全生命周期的物理映射,实现流域实体“数字孪生化”。
让智慧计算成为守护堤防的睿智之脑。运用BIM+GIS技术建立水利工程模型,融合水文、水环境、水工程、水旱灾害等历史实时数据和知识图谱,精准打造具有智慧大脑的荆江流域“数字孪生”流域平台,为“四预”提供准确快速的算法和计算分析服务。
……
肇于晋、拓于宋、成于明、固于今,历经1600多年的荆江大堤蜿蜒千里,是名副其实的“水上长城”。荆州正加快建设“智慧防汛”体系,以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实时的巡查手段、有效的指挥平台和先进的监控技术守卫荆江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