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09月05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让教书与育人没有遗憾

——记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沙市中学教师杜景泉

    杜景泉(中)与学生合影。

  □ 记者 解慧 通讯员 张珺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在习坎校园里,有一位老师始终坚信教学相长,在班主任和教学岗位上摸爬滚打,与学生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就像茶期待水,水唤醒茶。他的毕生追求是让教书与育人没有遗憾,他就是来自湖北省沙市中学教师的全国优秀教师杜景泉。

  扎根教学一线十年

  2014年8月,杜景泉进入湖北省沙市中学工作,如今已担任了8年班主任(其中7年竞赛班班主任)、10年的竞赛教练,并且多年来兼任年级副组长、学校化学竞赛总教练、教务处副主任等职务。虽然身兼数职,但是他不忘本职,一心扑在教学上。

  10年来,他坚持陪学生学、先学生学,学生在他便在。他没有假期,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只有铃声与闹钟声记录着他和学生的每一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至今,他培养了全国决赛金牌获得者2人、银牌获得者3人,省赛区一等奖13人。2017届学生杨周立,2020届学生黄映舟,2023届学生李方睿、唐海翔、鄢奕昭、黄宇靖均因化学竞赛成绩优异被清华、北大录取。他连续7次因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培训工作成绩优异,受到中国化学会表彰。

  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

  在杜景泉看来,教育不仅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材促教。他不仅是几个学生的竞赛教练,更是50多位学生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的他,要“捂热乎”的不仅是一个学生,更是一群学生。

  疫情期间,他不顾被感染的风险,坚守在教室;他开车给学生送资料、打印机,确保学生不耽误学习进度;他通过开线上班会、电话家访等方式,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有些居家学习的学生因父母关系、学习波动而情绪不稳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给杜老师打电话倾诉;风雨交加的晚上接到学生生病要买药的电话,他总是毫不犹豫开车前往;遇到同学关系紧张时,学生会把他当朋友向他述说……杜景泉说,这是学生对他莫大的信任,自己不能辜负。

  因为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他先后荣获荆州市首届张居正园丁奖、荆州市优秀教师、荆州市优秀班主任、荆州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先进个人、荆州市普通高中教学特别贡献奖、湖北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以梦为马踏歌而行

  2020年9月,作为班主任的杜景泉和同学们一起制定“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班级管理理念。他与同学们约定:入学时定下自己的目标大学,并为之努力。3年后,这一约定就像一颗种子最终长成了参天茂树。全班有5人被北京大学录取,班级均分640分。成绩出来时,敦厚稳重的杜景泉双眼里满是激动、兴奋之情。

  “我见众生皆草木,唯有见你是青山。”在杜景泉心中,每一位学生都是青山,为人师者要增加他的高度,衬托他的巍峨,成就他的伟岸。

  2022年5月,他荣获“荆州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作为青年教师,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小杜”,教学上遇到问题时,总会想到“有事找小杜”。他始终铭记尊师重道的教诲,将年长的教师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

  “感谢在沙市中学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感谢每一位在教学之路上帮助过自己的老师!”杜景泉说,自己在沙市中学成长,也将扎根在于此,和学生们一起以梦为马、踏歌而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