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姜桂峰做客《行风热线》直播间,就“医检互认”、数智化病理体系建设、门诊便民服务等,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今年以来,市卫健委立足便捷群众就医、降低费用负担、提升患者满意度、强化医疗信息赋能,着重推进解决重复检查问题、提高病理检测时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工作。
“医检互认”无需重复检查检验
2023年9月,市卫健委、市医保局联合印发《荆州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86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114项医学检验项目开展互认,初步实现患者凭纸质报告、胶片在同级医院、下级医院或者医共体内互认共享。
经抽样统计,“医检互认”工作开展1年多来,全市范围共计互认3.5万人次,节约医疗费用约310余万元,平均每人次节约检查费用88元。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全力加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建设,以信息化助力打通数据壁垒。
病理诊断“一键直达”省内专家
今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补齐病理服务短板。省“1+4”试点扩面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陵县人民医院、松滋市人民医院、公安县中医医院、石首市人民医院)全部完成病理业务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实现AI智能阅片,顺利接入省远程会诊平台,市、县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已全部启动运行。截至9月4日,全市扫描病理切片51883片,申请省平台远程会诊156例,服务周边外省市患者42例。
通过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各试点医院病理诊断水平得到加强,疑难病例可通过省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远程,直接得到全省权威病理专家共同会诊,有效杜绝漏诊、误诊问题。群众就医便捷度得到加强,通过省市县三级专家资源上下联通、左右贯通,基层医疗机构病理诊断能力更加精准、诊断时间明显缩短。目前,病理检测结果出具时间由过去5至8个工作日下降至2至4个工作日,通过远程会诊出具病理报告的时间最短为1小时,需要多专家讨论的疑难病例控制在2个工作日以内。
优化服务改善就医体验
为更好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就医需求,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市卫健委超常规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印发《关于优化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工作方案》,利用2年时间,在全行业开展优质服务行动,整体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便捷化、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看病就医成本,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在优化门诊服务方面,全面落实老年人普通挂号费减免政策,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和公安、监利人民医院推行普通内科、外科门诊“一号管三天”。各级中医医院规范开展夜间门诊服务,延长服务范围。在呼吸道流行的春冬季,动态增设儿科门诊及夜间门诊,满足儿童就医需求。
在改善住院体验方面,推动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等三甲医院开展日间手术试点(将传统的住院手术变为更为紧凑和高效的日间手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患者住院时间缩短80%,手术费用平均下降40%。
编辑观点:
我市卫健部门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回应群众诉求、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往深水区挺进的必然要求。希望此类暖心举措能再进一步、更深一层。聚焦就医群众急难愁盼,高效用好医疗资源,加强上下协同、信息共享,才能进一步打通难点、堵点,让群众看病更加省钱、省时、省事、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