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磊)近日,马山镇优质稻开镰,水稻收割机将一株株金黄的稻谷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绘就了一幅丰收美景。
近年来,马山镇采取“龙头企业+村级土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合水稻全过程社会化服务生产管理,探索出了一条降本增效的订单农业发展之路,实现农业增产、农企增效、农民增收“三方”共赢。
该镇依托龙头企业云谷公司,与村集体签订水稻订单合同,为订单农户统一提供水稻种子和农药;荆州谷润农业服务合作社联合社则为农户提供化肥,并在生产过程中提供耕、种、防、割、烘全程一体化、托管式服务。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马山镇已与1500多户村民签订订单合同,发展订单农业2万亩。
订单农业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有效降低了农户种粮成本。楚稻马山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介绍,虽然今年遇到持续高温,水稻空壳率有所增加,但受益于订单农业,农民收益有了保障。经调查,今年普通优质稻平均亩产550公斤左右,市场平均单价1.26元/斤,亩产值1386元;而香稻订单平均亩产在510公斤左右,由于其耐高温、出米率高,订单收购价达到1.57元/斤,亩创产值1601.4元,相比普通优质稻,每亩平均帮助农户节本增收310.4元。
马山镇将继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成本低、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订单农业模式,不断巩固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助力农业增产、农企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