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娟
75年光阴弹指一挥,75载踔厉奋进向前,荆州发展内生动力不断积聚,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回首来时路,筚路蓝缕,风雨兼程。
经济总量实现跨越——
数据显示,1952年,荆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37亿元;1978年,达到17.66亿元;1993年,达到116.35亿元;2011年,达到1083.14亿元;2017年,达到2080.13亿元;2023年,达到3151.49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87元提高到2023年的61369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从1952年到2023年,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73.0:7.6:19.4调整为19.3:34.4:46.3。
数据表明,荆州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第二、三产业占比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新型零售、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
城市活力不断增强——
75年来,荆州综合立体交通实现互联互通,“公铁水空”齐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发展增量提质、转型升级;高质量项目落地开花结果,发展动能源源不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品质小区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城市绿化面积增加,口袋公园兜起“转角的小幸福”,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即景;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广大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春风化雨,立德树人;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经济量级、城市能级、发展层级全面提升。站在新起点,荆州正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